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54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6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家不是战场,别让所有人都扛着炸药包冲锋 家,是社会最小的车厢,载着柴米油盐,装着老幼安康,本应在分工与体谅中稳稳前行。可如今,太多家庭却陷入了一种荒诞的“全民冲锋”——资本裹着“男女平等”的糖衣炮弹,把“谁都要往前冲”当成了真理,却忘了后方本应有人守护、有人牵挂。当所有人都抢着扛炸药包,没人守着家的大本营,最后只会落得“前线乱作一团,后方被人端锅”的结局,这不是进步,是对家的透支,更是对一代人的伤害。 我们总在电影里看到,胜仗从来不是靠所有人都冲上前线。指挥官在后方掌全局,哨兵去前线探情报,炊事员守着灶台保供给,各司其职才能打赢仗。而如果炊事员都被逼着上前线,恰恰说明这支部队已经耗尽兵力、濒临溃散——连最基础的后勤保障都顾不上了,何谈冲锋陷阵?家庭也是如此,男女因天生的特征本就有天然的分工:女人心细如发,能哺乳、能呵护婴幼儿成长,是家庭温暖的底色;男人承压能力更强,更适配在外打拼挣钱、扛下购房育儿的重压,是家的顶梁柱。这不是谁剥夺谁的权利,更不是性别歧视,而是像五官各司其职才协调、钢筋水泥各守本分才稳固一样,是最契合现实的互补。 可现在,这种分工被“绝对公平”的口号冲得七零八落。资本鼓吹“女人要独立就要挣钱当家”,把女人从本该被呵护的位置拉出来,逼她们扛起本不该扛的重担。表面上看,女人“撑起了半边天”,实则累得喘不过气——她们既要在职场厮杀,又要应付家庭琐碎,扛不住的压力最终变成了抱怨:短视频里满是对生活的吐槽,有人盼着靠傍大款逃避现实,有人怨父母没本事托举自己。而男人呢?本该扛的责任被“平等”稀释,有的成了甩手掌柜,有的和女人抢着“当家权”,把家搞得鸡飞狗跳。就像炊事员放下锅铲拿起枪,灶台冷了、军心乱了,仗怎么可能打赢? 更可怕的是,这种错位的分工正在拖累上下几代人。女人没时间带娃,男人不会带娃,最后只能把孩子丢给双方父母,三家人六个长辈围着一个娃转。以前一个妈妈能养七八个孩子,娃懂分享、能吃苦;现在六个大人伺候一个,捧得没规矩、护得没担当,长大之后扛不住挫折、没出息,成了被宠坏的“巨婴”。老人本该安享晚年,却要重新操持带娃的辛劳;孩子本该在父母身边感受完整的关爱,却成了“留守儿童”般的存在,缺乏母爱滋养,长大后难免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这不是危言耸听,是当下太多家庭正在上演的现实——当“炊事员”都上了前线,后方的孩子没人管、老人没人顾,家的根基早就空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47
有这样一群妈妈,她们明明自己很普通,但却迫切的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通过学习去改变命运,但现在的舆论对于她们来说并不友好,有些觉得她们严厉冷酷,甚至有些激进,今天说句大部分妈妈没有说出口的话,那是因为这个世界大多数的孩子,都只是普通家庭的孩子,而那些妈妈也是平平凡凡的妈妈,她们也知道孩子学习到深夜很累,这个世界没有不心疼孩子的妈妈,可她们没有办法,这些平凡的妈妈,她们拼尽全力铺出路,也只能够把孩子送到学校,至于那些学区房、补习班、出国游学,是她们加班到深夜,也凑不齐的入场券,普通父母能给的,从来都只有孩子的“垫脚石”,她们给不了的是人生考场的“免试卷”,她们也想帮忙,可孩子越大越力不从心,最后能做的也只有做好夜宵,端上牛奶和水果,默默的陪到关灯,她们也想加入孩子的战斗,可在学习这个战场上,很多妈妈连武器都不认识,她们知道孩子的兴趣很多,也许长大后会有很多想要实现的梦想,可默默的查看余额后,她们苦笑的背后藏着真相,那些梦想也许只有等孩子自己去实现,现在妈妈们靠爱是点不亮的,因为她们的人生经历了太多不公平,所以她们知道学习是难得的公平,因为她们知道用知识和努力能撬动未来,比人脉更硬更稳,当然有时候不得不说也是也靠运气的,学习不是唯一的出路,但是是必经之路,实这样的妈妈在逼着孩子读书的狠心里,往往藏着最深的温柔,因为她们知道自己保护不了孩子的一生,但知识可以智慧可以,其实在这个世界上没有多少狠心的妈妈,只是有时候她们没有用对合适的方法#呆萌可爱 #萌娃日常 #治愈的笑容 #宝妈#亲子
00:00 / 00: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张愿生3天前
妈妈们,别让“爱”变成孩子的枷锁 刷到太多孩子抑郁的新闻,评论区总有人说“都是妈妈逼的”。我知道这话扎心,但有没有人想过,那些拼尽全力陪读、报补习班、不肯接受孩子“普通”的妈妈,到底在执着什么?她们不是不清醒,是不敢清醒啊!看着身边孩子报了三个奥数班,隔壁娃已经考过了英语六级,妈妈们能不慌吗?社会给教育定了太多“标准答案”,考不上好小学就进不了好中学,进不了好中学就没好大学,没好大学就没好工作——这套连锁反应,像一根无形的弦,绷在每个妈妈心里。她们不是想卷,是被推着卷。早上六点起来做早餐,晚上十点还在盯作业,周末跑遍全城送补习,不是她们喜欢折腾,是怕孩子输在起跑线,怕自己“不作为”耽误了孩子的一生。她们听过太多“现在不吃学习的苦,将来要吃生活的苦”,于是把所有焦虑都变成了“陪读”“补课”的行动力。她们不是不爱孩子,是用错了爱的方式。谁不希望孩子快乐成长?但当“快乐”和“前途”被对立起来,妈妈们只能硬着头皮选后者。她们以为把最好的教育资源堆给孩子,就是对孩子负责,却忘了问孩子“你累不累”,忘了抑郁的根源从来不是“学习”,而是“被强迫的学习”“不被理解的压力”。其实妈妈们也该放过自己:孩子不是用来完成我们未竟梦想的工具,普通也不是错。成绩固然重要,但健全的人格、快乐的心态,才是孩子走得远的底气。别让我们的焦虑,变成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适当松松手,孩子或许会给我们意想不到的惊喜。你身边有这样“卷”教育的妈妈吗?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孩子教育 #孩子忧郁 #父母课堂 #社会现象
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