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
寿海平2周前
七绝《立冬赏桂》 细雨生寒未有霜,天香阵里辨青黄。 不知节序冬初立,风动金霏满院芳。 ……写于立冬日。 七绝《立冬赏桂》赏析 此诗以立冬时节的桂花为吟咏对象,通过细腻的物候观察与虚实相生的笔法,勾勒出一幅冬初犹暖、金桂留香的生动画卷。 首句“细雨生寒未有霜”,以微雨轻寒起笔,点明立冬初临的气候特征。“未有霜”三字巧妙暗示江南冬日的温润,既呼应节气,又为后文桂花盛放埋下伏笔。寒意未深,恰是赏桂余韵未绝之时,一笔双绾时节与花事。 次句“天香阵里辨青黄”,转而聚焦视觉与嗅觉的交融。“天香”化用宋之问“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以虚写实,凸显桂花馥郁穿透雨雾的意境;“辨青黄”则实写枝叶间残存的金桂与丹桂,颜色交错间暗含对盛极将衰的怜惜,亦透出诗人寻芳的专注。 第三句“不知节序冬初立”,刻意以“不知”制造转折。本该万物凋零的立冬,因桂香延续而模糊了季节边界,既抒发了对自然律动的微妙惊异,又暗含“以景忘时”的审美情趣,与白居易“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异曲同工。 结句“风动金霏满院芳”,以动态画面收束全篇。“金霏”二字极精妙,将飘落的桂花比作金色烟霞,与首句“细雨”形成湿度对比,凸显风过留香的轻盈质感。“满院芳”既写实景,更暗喻冬日的生机潜藏,呼应立冬“终也,万物收藏”的节气内涵,却以绚烂之笔破寂寥之思。 全诗四句起承转合分明,语言清丽含蓄。诗人借桂花突破节序常规的绽放,寄寓了对生命韧性的礼赞,亦在寒暖交织中捕捉到东方美学“物哀”与“惜时”的永恒主题。立冬之日品此诗,尤能体会自然与人心在时序更迭中的微妙共振。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3
今日立冬,暮色初合,炊烟渐散,细雨便淅淅沥沥落了下来。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恰是今日立冬的写照 —— 雨丝轻笼窗棂,薄霜未凝,却已将冬的清寒悄悄递送。街边糖炒栗子的摊位支起雨棚,长队在雨雾中蜿蜒;超市暖手宝依旧显眼,而银杏叶被雨水打湿,黄得愈发温润,像裹了层水光的绒毯。 “霜降水返壑,风落木归山” 的时节韵律。妈妈把腌好的腊肉挂上避雨的阳台,爸爸翻出炖锅时,雨珠正顺着屋檐滴答作响;邻居阿姨送来刚蒸的南瓜饼,油纸外还带着雨雾的微凉。厨房里咕嘟声响混着雨声,恰似 “冬来无处可防风,旋买疏薪庇露空” 的朴素智慧 —— 日子如砂锅炖肉,慢熬方得浓醇。 雨风添凉,人心却愈发贴近。下班路上,同事并肩撑伞,会自然拢紧围巾说 “天寒加衣”;朋友圈里晒的,是雨幕中归家的脚步与桌前热气腾腾的火锅;地铁口飘来的烤红薯香,在湿润的空气里愈发清甜,驱散了雨寒。 “立冬之日,水始冰,地始冻”,雨打枯枝,看似萧条,实则在积蓄春的力量;黑夜渐长,炉火旁的故事却比白昼更暖。今日立冬遇雨,愿我们皆能如 “寒尽梅开暗香来” 般,在清寒雨雾中觅得温暖,在平凡烟火里咂摸出甜。最冷的日子里,藏着最热烈的期盼,静待春归。#立冬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1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在降温与降雨的交织中,今天推开了冬季的门扉。枯萎的桔杆躺在麦田向大地奉献最后的荣光,莲蓬低下头却挺立瘦弱的腰杆从容向岁月谢幕。菊花携满身金黄璀璨的向秋季告别,将在风霜里傲强狂欢。 父亲又买了些木炭,母亲在凳子上加个棉垫子。我也懂了为什么老早母亲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发盆炭火,有了火是个伴心才有了归属。温暖渐行渐远寒凉奔袭而来,每日中百对面的早市在晨曦里依然熙熙攘攘无关风雨。 每个人曾经都怀揣炽热梦想,欲抒写属于自己的篇章。然而呆在小县城守着自己赖依生存的营生,看似充实其实茫然面对早出晚归。日子周而复始似乎每天一样又不一样,像不像我做菜呢?都是平常应季的食材,没有刻意去寻求稀罕昂贵。好吃、营养、健康,买的起烹饪不繁琐这是我恪守的原则。在这不经意的坚守执着中,生活也会悄然馈赠。 我自信走本土农家菜风味这条路是对的,将来向私房菜深耕更上一层楼。来了客人不再自卑,给我时间思索基本上能搭配一桌令人满意的菜肴。 当下餐饮是不好做,但并非没生意可做。菜品定位清晰做到同大酒店的差异化,还是有客人光临。卖黄酒、炸卷卷、外卖火锅都可以贴补家用。人生道路没有一马平川,当你感到顺遂那是有人替你搬开绊脚石。我读过一段非常感触的文字与之共勉:也许登上这一座山又望见更高的山,人畏难,便易自困。但殊不知行走的过程,每一步都足矣丰盈此生。 今日立冬祝愿你我都有盈虚有数荣枯不惧的心态,你看啊!这冬的素淡简静并非萧瑟荒芜,是在孕育明年的勃勃生机和盎然的春天。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