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晚辞3月前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每每想起父亲,都是一段充满温馨的回忆,父亲的手掌摊开时,像张磨损的砂纸。掌心的纹路深得能卡住一粒米,指腹上翻卷的皮屑总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簌簌掉,混着水泥灰和铁锈的味道。那是双能把钢筋弯成弧度的手,也是能捏住绣花针,把我磨破的裤脚缝成整整齐齐的波浪线的手。 小时候总蹲在工地边角看他。他戴的安全帽檐压得很低,遮住半张脸,露出的下颌线绷得很紧,汗珠顺着脸颊的沟壑往下淌,在脖子上冲出两道白痕——那是被晒成古铜色的皮肤里,唯一能看见原本肤色的地方。工友们有时会打趣,说他傻,放着远处高薪的活不干,守着家门口这点零碎,连件新工装都舍不得换。父亲总是嘿嘿笑,露出被烟渍染黄的牙,说:“我崽离不开人。” 风把他的话吹得很散,却在我心里落得很沉。 他的后背是张复杂的地图。旧伤叠着新伤,有的是被掉落的木板砸的,有的是扛钢管时磨破的,最显眼的一道在肩胛骨下方,像条褪色的蜈蚣。我小时候总爱趴在他背上数那些疤,他就故意晃悠着哼跑调的歌,说:“这是爸爸的军功章。” 后来才知道,那些疤痕底下,藏着多少个咬紧牙关的夜晚——他怕我听见咳嗽声,总躲在门外咳;怕我看见他疼得皱眉,换药时从不让我在场。 他从没教过我什么大道理。却在我被邻居家孩子推搡时,攥着我的手说“别怕,站直了”;在我考砸了哭鼻子时,把皱巴巴的成绩单折成纸飞机,说“再飞一次就好”;在我第一次领工资想给他买酒时,红着眼圈骂“乱花钱”,转身却跟菜市场的阿姨炫耀了三天。 他什么都没给我。没让我住过宽敞的房子,没给我买过时髦的玩具,甚至连一次像样的旅行都没有。可他又什么都给了我——他把工地上捡的碎玻璃磨成透亮的珠子,串成我最宝贝的项链;他把每个月的工钱换成零钱,一分分塞进铁皮盒,供我从小学读到大学;他把所有的冷嘲热讽嚼碎了咽下去,给我攒出一片没受过委屈的天空。 如今每次路过工地,看见穿工装的人弯腰搬砖,总会突然愣住。他们的背影和父亲重叠在一起,阳光在他们背上镀出一层毛茸茸的金边,像极了父亲总爱给我讲的,关于“脊梁”的故事。原来那些年他没说出口的话,都藏在掌心的茧里,藏在后背的疤里,藏在每次转身时,悄悄揉了揉腰的动作里。 爸,我现在也学会了像您那样笑,学会了把难嚼的日子嚼出点甜味。只是每次洗手时看见自己光滑的手,总会想起您那双能托起整个世界的手。您看,我把您给的晴朗,过得很好。#父亲 #内容过于真实 #分享我的故事 #上岸
00:00 / 19: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8
00:00 / 0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0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40
六凤4月前
手指轻轻滑过手机屏幕,父亲口述的一段尘封大半个世纪的往事视频跃入眼帘。 这是父亲回忆母亲初次怀孕的温馨片段。我的思绪被这段视频带回到了1965年的那个夕阳染红了半边天的傍晚。 那时的父亲,刚满二十岁,还是个未经世事的青涩小年轻,奶奶的宠爱让他保持着一份纯真。然而,在年仅十七岁的母亲眼中,他已是她的整个世界,是她生活中最坚实的支撑。 一天中午,母亲坐在床沿,声音娇柔,带着些许撒娇的意味对父亲说: “老桃,我突然好想吃小鱼锅贴。” 原来是南边饶奶奶家飘出的锅贴香味,勾起了她的馋虫。 父亲略一思索,想起了后沟的河鱼池里队里放的鱼。他抄起一根木棍,急匆匆地跑了出去。 在河边,父亲用力敲打水面,受惊的白鲢鱼扑腾着跃出水面。父亲眼疾手快,迅速抓住了两条小鱼,兴高采烈地跑回家。 在那个年代,没有现成的酱油,父亲就用自家酿的大酱代替;没有精致的厨具,只有一把菜刀、一块菜板。他笨拙却认真地刮去鱼鳞、煎鱼,再贴上两块巴掌大的锅贴。 当美味出锅,满屋都弥漫着鱼香和锅贴的香气,母亲吃得津津有味,对父亲的厨艺赞不绝口,还硬把锅贴塞进爸爸的嘴里。而爸爸则笑着推脱,只顾开心地喝着稀饭,眼神中满是对母亲的宠溺。 饭后,他们并排坐在床沿上欢快地聊着天。 突然,母亲提议玩“翻单被”的游戏。父亲赶紧找来一根线,陪她玩耍。 这是我们小时候常玩的一种游戏,只需一根线打个结,在掌心绕出花样,两个人交替翻动,你翻我接,其乐融融。 在游戏正酣之际,母亲突然随口说道: “老桃,我可能怀孕了。” 父亲一听这话,当场愣住,疑惑地问道: “啥?啥叫怀孕了?” 母亲娇羞地解释道: “意思就是你要做爸爸了。”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消息,父亲这个未经人事的小年轻显得有些手足无措,于是赶紧去找邻队的接生婆咨询。接生婆一听,便答应去看看情况。 这段视频让我感受到了父母之间那份深厚的感情,和即将迎来新生命的喜悦。 在那个物质匮乏的年代,他们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着简单而美好的生活。 当听说接生婆要来给妈妈诊脉,奶奶几乎笑出了声,连连摇头表示不信,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怀上了呢?然而,接生婆轻轻一触母亲的脉搏,便肯定地点头,母亲确实已经有了身孕,而且孕期已经超过三个月了。(文案放不下,评论区还有👇) #父母爱情#年代故事#母亲怀孕#爱情神话#新手父母 #爱情神话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98
00:00 / 00: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蓉蓉1周前
曾经有那么一位老师在我最困难最落魄,最无奈,最无助的时候给予了我莫大的帮助,给了我希望。那是在一个冷飕飕的秋天里,我的父亲病得很严重,那是在2017年到2018年之间,依稀的那时候我在读大二下学期吧,我已经离开高中两年多了,我在无奈之下发起了水滴筹,我本以为凑够钱就能救我的父亲于水深火热之中,可是我还是想得太简单了,但是这个时候呢,我的一位高中班主任默默的给我捐赠了¥500,而且我只在他的班读了一年,心里充满了无限的感激之情,在后来父亲去世了,我消沉了一年多,突然想起这件事来,所以想给这位老师送点东西,以表我的感激之情……可是后来这位老师却拒绝了,一转眼间高中毕业10年了,每每想起这件事,心里充满无限感激与遗憾,当自己独立时,想再去报答这位老师时,我突然发现我居然连任何联系方式都没有,这一刻真的觉得自己太不像话了……我想报答老师,可是我自己害怕,因为我觉得自己算是一事无成,也没有好好的完成学业,因为爸爸的离去加之年轻不懂事,浑浑噩噩度过了大学最后一年多,以至于变成了现在的自己,我没有勇气去面对这位无私帮助过我的老师,我真的很纠结我应该怎么办呢……#人物故事 #家庭与生活 #我的高中生活#我的高中老师 #年轻一触即发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死亡不是生命的终点,遗忘才是。” 2023年7月,深圳父亲赵晓冬在独女雨婷离世后,通过社交平台更新其27年来的成长回忆视频,他希望用“电子复活女儿”的方式留住爱与记忆。2025年10月,赵晓冬在社交平台官宣:比雨婷小30岁的妹妹来了,她叫雨初。网友暖心留言:“最适合当爸妈的人,终于又当上爸妈了。”2022年12月,27岁的雨婷因意外离世。半年后,父亲赵晓冬重拾多年积累的家庭录像,决定将女儿的成长历程剪辑成短视频发布在社交平台,合集名为《雨婷在天堂一定很快乐》截至目前已更新500余集,收获超二十万网友关注。“当初雨婷带着我和妈妈一起看《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启发了我,只要没有遗忘,就没有真正的离去。我希望用数字方式延续女儿的存在,让更多人记得她。”雨婷去世后,赵晓冬和妻子经过一番纠结思考后,决定通过医学辅助手段再要一个孩子。2025年10月,赵晓冬向所有关心他们的人正式官宣:雨婷的妹妹“雨初”来了! 11月初,南都记者来到赵晓冬家中,雨婷的房间里仍完好保留着她曾经生活的痕迹:墙上的写真照、心爱的公仔、读过的书籍、睡过的床铺...如今不同的是,妹妹雨初的到来,让沉寂了近三年的卧室重新漾起鲜活气息。“雨婷走后的几个月,我和妈妈根本走不出来,整个世界都成了灰色,一想到往后余生尽是思念,真不知道怎么坚持下去。”赵晓冬坦言,女儿离开后,他觉得世界都崩塌了,妻子的状态更是糟糕,担心会一直没法振作起来,就想趁还来得及再要一个孩子,便开始期待着新生命的降临。给小女儿取名雨初,赵晓冬和妻子心里希望的是:一切从头开始。他们表示,小女儿从不是雨婷的替代品,爱是乘法不是除法,雨初也会得到毫无保留同样的爱,幸福快乐地生活着。“雨初的到来,我和妈妈的状态变好了很多,我们对孩子也只有一个愿望:一辈子健康快乐就好!”赵晓冬告诉南都记者,失去雨婷的这三年来,无数陌生网友的鼓励和支持,让他们感受到了“互联网家人”的温暖。“最困难的日子熬过来了,我们只能一直往前走,才能慢慢从痛苦中走出来。” #圳热
00:00 / 03: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0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