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3
最近几天总收到这样的问题:十月一到了,身边的人都在准备烧纸和寒衣,可祭祀真的有用吗?这个话题让我沉思良久、、 每年寒衣节前后,总有福主会问同样的问题。作为常年接触福主,见证过不少祭祀场景的从业者,今天就以自己的观点,给大家聊聊这个话题。 自古以来,农历十月入冬,人们怕冥间的祖先缺衣少穿,于是祭祀时除了食物、香烛、纸钱外,还会焚烧冥衣,谓之“送寒衣”。这本是生者对逝者的一种关怀和牵挂。先说说我常遇到的情况:有些朋友祭祖,摆上供品、烧了寒衣,嘴里念念有词全是“愿望清单”:“老祖宗保佑我今年赚大钱”“赶紧让孩子考上好学校”“保佑我身体没毛病”………许愿的时候说得恳切,可仪式一结束,转头就把“感念祖先”抛到脑后,甚至连供品都懒得好好收拾。 祭祖当真是“等价交换”吗?老祖宗要的从来不是你许了多少愿,而是那份实打实的诚心。你带着敷衍的心态,把祭祖当成“求好处”的工具,就算话说得再漂亮,又能有多少意义?反过来想,要是你真心实意,哪怕供品简单,只是认真清理周边的杂草,好好跟老祖宗说说话,聊聊家里的近况,这份心意,老祖宗自然能感受到。 可能有人会问:“现在都讲究科学,为啥还要费心思祭祖?”其实这件事,往浅了说是传统,往深了说,是根与魂的传承。 中国人常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祭祀从来不是封建迷信,而是对祖先的感恩与纪念。想想看,没有老祖宗一代代的打拼、传承,哪有咱们现在的日子?十月一送寒衣,更是这份情感的具象,天气转凉,给逝去的亲人送件“寒衣”,既是牵挂,也是告诉他们:“我们没有忘记您,家里一切都好。” 从另一个角度说,祭祖也是在给自己和后代积福。这份“福”,不是求来的,是修来的。当你带着敬畏之心对待祖先,认真完成每一个祭祀环节,其实也是在潜移默化中传承“感恩、孝顺”的家风。你怎么对待祖先,孩子就怎么看着你,这份对根的敬畏,会一代代传下去,这才是最宝贵的“福气”。 而且,祭祀也是一次和自己内心对话的机会。静下心来想想祖先的教诲,回顾自己这一年的得失,反而能更清醒地知道接下来该怎么走。比起那些虚无缥缈的愿望,这份内心的笃定和踏实,才是老祖宗真正想留给咱们的东西。 记住,祭祖的核心从来不是“求”,而是“敬”和“念”。你对祖先的每一份诚心,都会化作最实在的福报,护佑着家人 平安顺遂。 #无量福生🙏🙏🙏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8
00:00 / 00: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9: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40
00:00 / 06: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9
00:00 / 05: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1
00:00 / 08: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