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2: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聊斋志异-画壁-白话文 蒲松龄的《画壁》不过数百字,却如一面古镜,映照出人性深处的迷惘与执念。故事讲的是书生朱孝廉在寺庙中偶见壁画上的散花天女,心生爱慕,竟神魂出窍,进入画中世界,与仙女共度良宵。待老僧一声呼唤,他猛然惊醒,发现自己仍站在壁前,而鬓发间竟还沾着画中天女所赠的花朵。 这则看似荒诞的志怪故事,若以今日眼光观之,竟与当代人的精神困境惊人地契合。 在今天,我们虽无“画壁”,却有无数“数字幻境”:社交媒体上的精致生活、短视频中的理想人生、虚拟现实中的沉浸体验……人们常常在屏幕前流连忘返,误将滤镜当作真实,把点赞当作价值,甚至沉迷于网络身份而疏离现实关系。这与朱孝廉“投身入画”何其相似?他不是被妖术所惑,而是被自己的欲望与幻想所牵引——正如我们,往往不是被技术控制,而是被自己对“完美世界”的执念所困。 《画壁》最耐人寻味之处,在于它并未将幻境描绘成地狱,反而充满诗意与温柔。画中世界美好、宁静、无尘无扰,正因如此,才更具诱惑力。而蒲松龄的高明,在于他不否定幻想的价值,却提醒我们:可以欣赏画,但不可住进画里。一旦混淆了虚实边界,人便失去了立足现实的根基。 老僧那句“幻由人生”的点拨,至今振聋发聩。一切幻象,皆源于人心。当代人面对信息爆炸与感官刺激,更需这份清醒:虚拟可以是逃避的港湾,但不能成为生活的全部;理想可以是前行的灯塔,但不能替代脚下的道路。 《画壁》告诉我们:真正的智慧,不是拒绝幻想,而是在沉浸之后,仍能听见那声“咄!何为在此?”的呼唤,然后轻轻拂去鬓边的“天花”,转身回到烟火人间。 在这个人人皆可“入画”的时代,愿我们都能——看得见美,守得住真。 #创作者扶持计划 #民间传说#聊斋志异 #新人勇闯自媒体 #vlog十亿流量扶持计划
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4: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