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76
孩子上课才喊上厕所?别硬憋!这样做才对… 有没有老师/家长同款困扰? 下课反复提醒“快去上厕所”,娃左耳进右耳出,一门心思疯玩 结果上课铃一响,立马举手喊“老师我要去厕所” 不让去怕憋出问题,让去又影响课堂纪律 其实核心不是娃“故意捣乱”,而是需要找对方法! 🔍先搞懂:为啥总有几个娃反复踩坑? - 行为管理没跟上:部分娃(尤其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的)缺乏时间规划,玩到忘乎所以,根本没意识到“尿意要及时处理” - 指令接收有偏差:不是“不听话”,可能是对“下课先如厕”的优先级没概念,需要更明确的引导 - 潜在问题要关注:有些娃可能存在多动倾向或情绪敏感,不敢在课间单独行动,或不会主动表达需求 ⚠️别忽视:憋屎憋尿的真实危害 - 生理伤害:长期憋尿易引发尿道炎、膀胱功能损伤,憋屎可能导致便秘、痔疮,影响肠胃和肾脏健康 - 心理负担:上课想上厕所不敢说,或被拒绝后强忍,会让娃注意力不集中,还可能产生焦虑情绪 - 习惯养成:长期压抑需求,可能让娃形成“憋尿=遵守纪律”的错误认知,不利于自主管理 🤝家校联手:3步解决如厕难题 1. 老师:弹性规则+重点提醒 - 下课1分钟倒计时:“还有1分钟上课,没上厕所的同学抓紧啦”,针对性提醒常忘事的娃 - 课堂不“一刀切”:观察娃的表情和状态,真尿急就开绿灯,回来后温和约定“下次记得课间先解决哦” - 编个课间儿歌:“下课先如厕,喝水摆桌椅,玩耍更安心”,用趣味方式强化记忆 2. 家长:家庭训练+正向引导 - 在家模拟“课间时间”:让娃学会玩之前先处理生理需求,养成规律习惯 - 不批评多鼓励:娃主动课间上厕所就及时夸,别因“上课如厕”指责打骂 - 及时沟通:告诉老师娃的特殊情况(如膀胱容量小、多动倾向),共同制定适配方案 3. 共同关注:给特殊娃多些耐心 对于接收指令慢、行为管理弱的娃,别贴“不听话”标签 家校及时同步情况,通过反复提醒、可视化时间表(如厕所图标贴纸),帮娃建立条件反射 教育不是“堵”而是“疏”,课堂纪律重要,但娃的身心健康更重要 多一份理解,少一次硬憋,让娃在规则里也能被温柔对待~ #家校共育 #育儿干货 #教师日常 #小学生教育 #孩子习惯养成
00:00 / 06: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