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法身和化身、报身有何不同? 法身是本体,从本体上起名相是化身,从本体起作用是报身。法报化三身是一体,人心作用有报化身生,人心不作用唯一法身。 在在处处是法身,十法界众生从法身起形相化身生,不同的众生从同一法身所见的化身不同;从法身见作用报身生,不同的众生从同一法身所见的报身不同。 例如,一株我们称之为“草”的事物本体,人从其本体起相是草,所见作用是药或柴,故人从彼法身所见化身是草,报身是柴或药;而一只羊从其本身起相是青菜,所见作用是食物,故一只羊从彼法身所见化身是青菜,报身是食物。 约有情来说,见自本体是法身佛,从法身佛上起名相是化身佛,从法身佛上见作用是报身佛。 法报化是对事物从不同的方面命名的,从本体上命名是法身,从名相上命名是化身,从作用上命名是报身。 诸法的法身对十类众生都相同,故称一真法界;但十类众生从同一法身所起的报化身不同,故产生十法界。 八、法身是究竟吗? 法身这个概念的提出,是世尊如实观察的结果,也是为教学的方便而设立的。就实际而言,也是建立法。 法身不会说我是法身,还是心在说。是心所建立,终将归于寂。法身亦是一期应病与药,为对治大众名相之病尔。病若得除,药亦不用。不病不药,真健康矣。 莫以法身为究竟,因病服药,病除药废,不可执药。若执于药,又添新病。无为妙体,无一法可得,方名真健康,大众求此真健康! 作者:一念行者#觉醒开悟 #一念行者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修行修心 #一念行者语录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6: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5
一、什么是法身? 法身就是诸法的本体、实际。 譬如眼前一只我们称为“苹果”的事物,它决定不是苹果,但决定也不是什么都没有,究竟是个什么? 这个离名离相,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的,即名法身。法身不玄乎,不含糊,不神秘,不秘密,它就在眼前一切事物里。十地以上菩萨观之了了分明,如见掌中果。 二、法身有什么特点? 法身的特点有: 一、法身不可以言语论,不可以思想思。 二、非个体,无自性,不属数量管。 三、并不玄虚,不在九天外,不属臆想境界,不是意识的产物;虽不可以智知,不可以识识,但决定真实在目前,见性之人见之了了分明。 四、不是常,不是无常。若是常,不能缘生万法; 若是无常,则是成断灭。 三、怎么认识法身? 欲识法身,请向不识的处识得。能识的不识得的,即见法身。法身者,离于名相,以正智知,是圆成性,唤作如如。有识之者,不复疑问,就在目前。 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尽山河大地通是法身,一切万有皆是般若,更不诳人。 观法身的方法及次第是: 一、作离名观;二、作离相观; 三、向不认识的地方认识;四、认识不认识的; 五、了见法身。 观时可从世上任何一物起,任何一物都是识得法身的入口。 四、法身和别教的真常梵我有什么不同? 法身和他教的真常梵我的主要不同在于: 一、真常梵我有自性,属自性见;法身之实离于自性不自性。 二、他教的梵我属无因而生,法身不说无因,它说无生缘起。 三、他教梵我抽象、不可见,是意识臆想的产物;法身不抽象、离于意识,佛及诸大菩萨了了见,分明见。 五、法身和如来藏有何不同? “法身”和“如来藏”是两个虚名,它们所指的本体是一个。所谓在缠名如来藏,出缠曰大法身。 即真如本体如果被名相所覆盖,称为如来藏;如果有修行人出离了名相,直见了真如本体,称名大法身。 六、法身有什么别名? 法身亦可称为法体、本体,它还有许多另外的名字:如,真如、如如、如来藏、性境、性体、法性、佛性等,指的都是它。譬如一个叫“张三”的人,他还可以被唤为老张、小三、爸爸、父亲、儿子、舅舅、老公、师父等,种种称呼,说的都是一个人。法身与其无数无量的名字,也是这样的关系。 作者:一念行者 #觉醒开悟 #一念行者 #心中有佛所见皆佛 #修行修心 #一念行者语录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6
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1: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7
00:00 / 03: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8
00:00 / 19: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若水3周前
“谁在说法”及核心法理辨析 一、“谁在说法”的核心答案 1. 说法主体:据《思益梵天经》,化佛说法,法身佛(如来法身)“无说无不说”,本身不直接说法;若认为“唯识(意识)说法”,则是执着化身的虚妄识性,属不究竟的边见。 2. 关键论断:《金刚经》“说我有法可说者,是为谤佛”印证“佛不说法”;行者亲证此法理,即达“无生法忍”的见道境界,对应“言语道断,心行处灭”的状态。 二、“缘起法”与“如来法身”的核心关联 1. 法的本质定义:《佛说初分说经》明确“缘起即是法”,故称“缘起法”。 2. 见法即见佛的内涵: 《杂阿含经》第293经指出“见到缘起法,即是见到如来法身”; 南传《相应部》“凡见法者,即见我(佛之法身)”进一步说明,理解“缘起法”便等同于见佛陀本质(法身)。 三、对“唯识无境”的批判(以两大比喻为核心) (一)恒河水喻:驳斥“无境”虚妄 1. 经文依据:《大乘入楞伽经》中,饿鬼、畜生、人、诸天同见恒河,却分别见为脓血、窟宅、清水、琉璃,核心是众生“识性虚妄”导致见境差异,外境(恒河水)真实存在。 2. 关键观点: 世尊明确“饿鬼不见不可言有,余者见之不可言无”,否定“无境”; 净然法师指出,真悟者见恒河水即见法身、见如来,坚持“无境”者为“伪悟赝品”; 此现象实际是“唯识显境,境亦非实”,世亲菩萨未亲证此理,才立“唯识无境”的边见。 (二)绳蛇之喻:戳破“无境”逻辑 1. 现象本质:夜间因恐惧“见绳为蛇”,是“唯识无境”的虚妄显现;天亮后见“绳”的真相,证明觉悟离不开外境(绳)的真实显现。 2. 批判要点:唯识宗认为“心中惧蛇则外境绳不存在”,是反常识的“失智”理论,违背“佛法不反人类、不反社会”的本质,需回归释迦牟尼法义本貌。
00:00 / 02: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7: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3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4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