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贺知章借柳树咏春,“句句有韵,字字有神”,高! 《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这是一首咏物诗,语言简练、意象生动,通过描绘柳树的姿态,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自然之美。 诗意: 一棵高大的柳树,仿佛用碧玉装饰而成,亭亭玉立。万千垂下的柳条,如同绿色的丝带般轻柔飘逸。这细细的柳叶是谁精心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二月的春风,像一把灵巧的剪刀,裁出了这些细嫩的柳叶。碧玉:既指青绿色的玉石,也暗喻少女(古诗中“碧玉”常指年轻女子,如“小家碧玉”)。这里双关,既形容柳树的翠绿晶莹,又拟人化地将其比作梳妆打扮的少女。丝绦:用丝线编织的带子,古代常用来装饰衣裙。春风似剪刀:将春风比作剪刀,呼应前句的“裁”,点明自然之力的神奇。 解析: 咏物与拟人的结合。诗人以“碧玉”“绿丝绦”等意象,将柳树比作梳妆的少女,赋予自然景物以生命感。柳条的柔美与少女的婀娜相映成趣,既写柳之形,又传柳之神。 问答结构的巧思。后两句通过自问自答(“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将诗意推向高潮。这一设问不仅引发读者联想,更通过“剪刀”这一常见工具,化无形春风为有形,突出自然造物的精妙。 对春天的礼赞。全诗以柳树为切入点,歌颂春天的创造力。春风不再是抽象的概念,而是能“裁”出万物的匠人,暗含对大自然生生不息的敬畏与喜悦。 语言艺术特色: 比喻新颖:“春风似剪刀”成为千古名句,后世常借其意象形容春日的生机。 色彩鲜明:“碧玉”“绿丝绦”勾勒出早春的清新画面。 音节流畅:诗句朗朗上口,适合传诵,兼具童趣与哲思。 思想内涵。贺知章借柳树咏春,不仅捕捉了自然景物的瞬间美感,更隐含对生命力的赞叹。柳树从冬日的枯寂到春日的繁茂,犹如生命在自然规律中焕发新生,而“春风”便是这股力量的象征。这种对自然规律的洞察与诗化表达,体现了盛唐诗歌中乐观昂扬的精神气质。#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9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第8集李白太白金星转世,号谪仙人。讲到这里我们先荡开一笔,不按时间的顺序,我们梳理一下李白几位非常重要的朋友。 我们先来说说贺知章,这是对李白有知遇之恩的文坛领袖。贺知章最有名的两首诗,是我们都耳熟能详的,一首是咏物诗,《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还有一首思念故乡的,《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整个唐朝二百九十年,贺知章做了五十年的公务员。他三十六岁考中状元,然后贺知章也非常地长寿,活到了八十五岁。他在晚年的时候其实是多次要求退休的,但是皇帝都不批准,所以他做公务员一直做到八十五岁,这是非常罕见的。贺知章这个人是很幸运的,他去世后过了十一年才发生了安史之乱,所以贺知章一直活在大唐最为辉煌的那一段光辉岁月里。 李白被称为诗仙,其实是贺知章的手笔。贺知章在八十三岁的时候,遇到了四十一岁的李白,两个人相差四十多岁。然后贺知章读到了李白的诗——《乌栖曲》和《蜀道难》,立即就被镇住了,说你就是谪仙人,就是被贬下凡来的诗仙。所以从此,“谪仙人”就成了李白的一个代名词。 李白也为贺知章写过诗,说《对酒忆贺监》,然后里面就在写,说我为什么喜欢贺知章呢?不是因为他是个大人,不是因为他德高望重,而是因为他“风流”。我们就能理解什么叫作“风流”,就是魏晋之美,就是那种风骨、那种风格,这是李白所向往的。所以,如果李白是一个穿越到唐朝的人,那他是从哪儿穿越过来呢?应该就是从古代穿越过来的。#原创视频 #知识分享
00:00 / 03: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
00:00 / 00: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10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