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1
2-6岁宝宝的“小异常”,爸妈如何不慌?心脑测评帮忙告别瞎猜。 三岁的轩轩总是一个人待在角落,看着其他小朋友玩耍。妈妈以为他只是性格内向,直到幼儿园老师委婉地建议:“要不要带轩轩做个专业评估?”这个建议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湖面,在妈妈心里荡开层层涟漪。她开始回想:儿子不爱眼神交流,说话比同龄人少,对旋转的东西格外着迷......这些被她归结为“个性”的表现,会不会是某种求救信号? 科学研究显示,2-6岁是大脑建设的“黄金窗口期”,约90%的脑重量在此阶段成型。这段时间里,孩子的大脑就像一块超级海绵,以惊人的速度吸收着一切。可塑性之强,让早期干预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像园丁在最佳时节播种,错过这个窗口,可能要付出数倍的努力。 心脑测评通过同步采集心电和脑电信号,为孩子绘制一幅精准的“大脑地图”。额叶的控制能力、顶叶的感知力、枕叶的视觉处理、左右脑的协作模式——这些深藏在颅骨内的秘密,有了清晰的图像。对轩轩来说,这次测评带来了意想不到的发现。结果显示,他的右脑活跃度显著高于左脑,特别是在艺术感知和空间思维方面。那些被误认为“孤僻”的表现,其实是沉浸在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里。测评还揭示了他对声音的敏感度超出常人——这解释了他为什么不喜欢嘈杂的游乐场。 这份报告让妈妈恍然大悟:原来儿子不是有问题,只是与众不同。在专业指导下,他们开始针对性地培养轩轩的优势,同时温和地帮助他克服社交恐惧。半年后,那个躲在角落的孩子,开始主动展示他的画作,虽然话语不多,但眼睛里有了光彩。 每个孩子都带着独特的天赋来到这个世界,只是表达方式各不相同。2-6岁,不是给孩子贴标签的时期,而是读懂他们生命密码的关键期。心脑测评就像一位翻译官,帮助父母理解孩子独特的“语言”。在这个世界上,最深的爱是理解,最好的陪伴是懂得。 我是梅阿姨,一名职院老师,一对儿女的妈妈,也是少儿心脑测评、身心灵疗愈理论实践的分享者。 #亲子日常其实也很有趣 #家庭教育 #育儿 #少儿 #心脑测评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