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4: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9
00:00 / 1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1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1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
00:00 / 02: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17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流连忘返(大号) 《也谈方便》 “方便”二字,是中国人日常里最寻常的词,却绕着让外国留学生十倍子都搞不懂的弯。 小时候听大人说“我去方便一下”,自然懂是如厕;后来听见邻居喊“你方便不?方便来我家坐”,懵了——难不成要去人家里上厕所?再大点见货架上摆着“方便面”,更糊涂:这和“方便”有啥关系?直到现在,偶尔听见“你方便时咱们碰个面”,仍会在心里打趣:总不能约在厕所见面吧? 这哪里是一个词,分明是场文字游戏。“方便”的妙,正在于它的“不确定”:当它指向生理需求,带着点委婉的体面;当它说“便利”,是生活里的妥帖——比如方便面,图的是开水一泡就能果腹的省事;当它问“你方便吗”,是人情往来里的体谅,藏着“不勉强”的温软。同一个词,裹着不同的语境,像块多棱镜,一转就是另种模样。 细想,这哪里是“搞不懂”,分明是中国人的处世哲学。我们不喜欢把话说满:如厕不直说“上厕所”,是给彼此留份体面;约人先说“你方便吗”,是把主动权递过去的客气。连“方便面”的命名,也是把“省时省力”揉进了日常生活里———不用生火做饭,撕开包装就是一餐,这是烟火气里的“方便”。 外国人觉得中文难,大抵是没摸着这层“模糊”里的温度。我们不说“我要去卫生间”,偏说“方便一下”;不说“你有空吗”,偏问“你方便吗”。这不是绕弯子,是把直白裹进了柔软里,让每个词都带着人情味儿。 “方便”二字,哪里是搞不懂?是懂了这词里的分寸,才算懂了中国人的日子——那些没说透的话、裹着委婉的词,都是生活里的细水长流。 不得不佩服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方便 #中国文字博大精深
00:00 / 00: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3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