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呵呵2天前
#热点#上热搜 #抖音二创激励计划#创作灵感 #清晨刷马桶声成历史,上海这件“小事”为何了不起? 清晨弄堂里那熟悉的刷马桶声,如今在上海已成记忆。随着最后6000多户居民告别“拎马桶”,这座超大城市完成了一项看似平常、实则分量千钧的民生工程。 这事儿说起来不大,不就是家里有个抽水马桶嘛?但对那些在逼仄空间里生活了几十年的老街坊来说,这却是天大的事。它关乎尊严,关乎体面,是实实在在的生活质量。对上海这座城市而言,解决这个问题,考验的则是几十年如一日的恒心、破解难题的匠心和为民服务的暖心。 恒心,是一场接力赛。 “拎马桶”问题不是今天才看到,也不是一两届政府就能解决。从改革开放后的职工住宅建设,到90年代的危棚简屋改造,再到新世纪的旧区改造,上海历届班子一茬接着一茬干,就像跑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赛,目标只有一个:让老百姓住得更好。这种“功成不必在我,功力必不唐捐”的坚持,最是难得。 匠心,是“螺蛳壳里做道场”。 容易改的早就改完了,剩下的都是“硬骨头”。房子结构限制、邻里协调难、还要兼顾历史风貌保护…怎么办?上海没有“一刀切”,而是拿出了“绣花”功夫。有的地方结合旧改整体征收,有的在保护风貌中“挤”出空间装卫生间,还有的用上“集成式卫浴”这种新技术。黄浦区长乐邨、静安愚园路等地的成功改造,告诉我们:只要真心想为老百姓办事,办法总比困难多。 暖心,是把工作做到百姓心里去。 政策再好,老百姓不理解、不支持,也白搭。上海的基层干部们,为了说服一户居民,能上门沟通上百次;为了一个最合适的方案,能反复讨论修改。他们靠的不是什么高深理论,就是“将心比心”这四个字。用脚步丈量民情,用真心换取民心,这才穿透了信任的隔阂。 告别“拎马桶”,不仅是生活设施的升级,更是一座城市发展理念的升华。它告诉我们:能把千家万户的“小事”当成天大的事来办,能为了百姓的急难愁盼持续奋斗几十年,这样的城市,才真正称得上是“人民城市”。上海做到了,这份恒心、匠心与暖心,值得点赞,更值得思考。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1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8
00:00 / 0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7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