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6: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义乌,小商品上长出来的城市 在义乌国际商贸城,七万多个商铺如同蜂巢般紧密排列,每天吞吐着超过两百万种商品。塑料花、电子表、圣诞装饰、手机配件——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小商品,却编织出一张覆盖全球的贸易网络,让这个曾经贫瘠的浙中小县城,奇迹般地成长为“世界超市”。义乌的崛起,是一部小商品书写的大城传奇。 义乌的城市基因里镌刻着“鸡毛换糖”的生存智慧。上世纪七十年代,当商品经济还在沉睡,义乌人早已肩挑货担,手摇拨浪鼓,用本地的红糖换取鸡毛肥田。这种最原始的物物交换,孕育了最早的商品意识。1982年,谢高华书记顶住压力开放湖清门小商品市场,第一批摊主们不会想到,他们用木板搭起的简陋摊位,竟成为一座世界级贸易都市的最初胚胎。 小商品需要大舞台。当改革春风吹遍大江南北,义乌人以惊人的魄力连续五次扩建市场,从棚架市场到现代化商城,从国内批发到跨境电商。每颗纽扣、每根丝线、每个玩具的背后,是无数家庭作坊与现代化工厂的昼夜运转,是物流车队绵延数公里的钢铁洪流,是操着各种语言的外商穿梭其间。小商品之所以能撬动地球,靠的是规模效应形成的“蚂蚁雄兵”,更是义乌人“无中生有”的创新胆识。 这座城市的长成,遵循着独特的“商品城市化”路径。不是先有城市规划再招商引资,而是市场自身生长到哪里,城市就蔓延到哪里。商贸城成为城市的心脏,周边自然衍生出物流区、生产区、生活区,不同国籍的餐馆与宾馆拔地而起。这种由内而外、自组织型的城市发展模式,打破了传统城市化的线性逻辑,证明了一座城市可以从最微观的经济单元中自然生长。 走进今天的义乌,你会发现小商品早已不是“小”商品。这里能接到联合国机构的采购订单,能根据世界杯主题迅速推出系列纪念品,能通过中欧班列将货品直达马德里。小商品背后是大数据、是产业链整合、是国际政治经济的前沿判断。义乌指数成为全球小商品贸易的晴雨表,这座城市用最细微的商品感知着世界经济的脉搏跳动。 义乌从商品中长出来,却最终超越了商品本身。它证明了一座城市的伟大不在于高楼摩天,而在于能否让最普通的个体通过交易实现梦想。那些挑着货担的“敲糖帮”后人,如今驾驭着全球贸易的巨轮,但骨子里依然流淌着重视契约、拥抱开放的商业精神。这种精神让义乌始终保持着惊人的活力,让这座从小商品上长出来的城市,继续向世界讲述着小的伟大。
00:00 / 0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14: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