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4: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68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25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58
00:00 / 04: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8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6
全同堂1月前
两根手指,二十块钱,撑起一个民族的底气 1986年北京医院的病房里,癌症晚期的邓稼先形容枯槁。好友杨振宁望着他,半开玩笑地问:“你搞出原子弹、氢弹,国家给了你多少奖金?” 邓稼先虚弱地笑了笑,缓缓伸出两根手指:“原子弹十块,氢弹十块。” 这轻飘飘的回答,让杨振宁当场呆愣在原地,半天说不出话 。他再清楚不过,眼前这人曾是美国普渡大学的“娃娃博士”——26岁拿下博士学位,美国许他高薪与顶尖科研条件,导师断言他留在美国必成世界顶尖科学家。可邓稼先博士毕业仅九天,就毅然登上了回国的轮船 。 回国后,他一头扎进罗布泊戈壁,一藏就是二十八年。冬天帐篷里零下二十多度,手冻得握不住笔;夏天蚊子能把人咬得跳脚,粮食短缺到饿昏是常事。没有先进电脑,就靠算盘和手摇计算器啃数据;苏联专家撤走、留下错漏百出的资料,他就带着团队从零开始推演 。 没人知道他是谁,连家人都难见一面。直到一次核试验事故,降落伞未打开导致核弹坠地,50多岁的他推开阻拦的同事,只身冲进辐射区,徒手捡起碎弹片排查隐患。他比谁都清楚钚辐射的致命性,可那句“你们进去也没有用”,藏着最决绝的担当 。 这二十块钱,已是当时国家能拿出的最高奖励——整个科研团队奖金总共一万元,按十元、五元、三元分级发放 。可他从不是为钱回来的。 生命最后时刻,他躺在病床上仍在改核武发展建议书,铅笔字迹里满是急切,临终前还在念叨:“别让人家把我们落太远” 。 二十块奖金,换来了大国盾牌,换来了我们如今的安身立命。这样的国士,何止30年,300年我们也该刻在心里! #两弹元勋邓稼先 #中国人的精神脊梁 #不该被遗忘的英雄
00:00 / 00: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