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0
00:00 / 15: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今天想和你分享一个经营理念——企业的规模,超不出经营者的器量。这话出自日本“经营之圣”稻盛和夫,他用一生实践证明了这个道理。什么是器量?就是一个人的心胸、格局、人格和思维方式。稻盛和夫有个生动比喻:“螃蟹只会比照自己壳的大小打洞。”企业就像那个洞,领导者就是螃蟹,洞的大小取决于螃蟹壳的大小。想想看,确实如此。有些小企业最初发展很快,但到了一定规模就停滞不前,甚至倒退。究其原因,往往是经营者的领导力跟不上企业发展的速度。企业的成长天花板,其实就是经营者自身的格局天花板。那么,如何扩大自己的器量,从而带动企业成长呢?稻盛和夫指出,首先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他经常批评那些自认为“已经很努力了”的二代经营者,指出真正的努力是当你睡觉时,还有人正在拼命工作。这种努力的程度,完全由我们的意志决定。但比努力更重要的是思维方式。稻盛和夫提出了成功方程式:人生·工作的结果 = 思维方式 × 热情 × 能力。其中,思维方式是最重要的,因为它有正负之分。错误的思维方式会让努力和能力付诸东流。如何提升思维方式和人格境界?稻盛和夫分享了几点体会:一是坚持每日反省。他每天睡前都会回顾当天言行,一发现不当之处就会自责。第二天早上洗脸时,还会再次反省。通过持续反省,压制利己之心,让利他之心显现。二是持续学习经典哲学。稻盛和夫年轻时就在枕边放几十本哲学和宗教书籍,每晚睡前必读。他认为,反复阅读经典,将圣贤教诲融入血肉,是提升人格的有效途径。三是确立正确的经营哲学。稻盛和夫的基本经营哲学是“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贡献”。这种利他之心使得他在日本经济泡沫时期坚守实业,不投机取巧,最终安然度过危机。经营者提升心性后,企业氛围也会改变。会选择更注重人格而非只是能力的人才;会营造互相信任的组织氛围;会培养员工的经营者意识。稻盛和夫总结道:“如果想让自己的人生精彩纷呈,想让自己的企业发展壮大,那就必须提升自己的心性,磨砺自己的人格。除此以外,别无他法。”提升心性,拓展经营——这八个字,或许正是经商业绩从平凡走向非凡的关键。#稻盛和夫#金手指胶带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稻盛和夫在回忆自己创业经历时,用最朴实的语言,揭示了一个关键问题:企业能否团结一心,并不取决于管理技巧,或资源多少,而在于经营者自身的“思维方式”。一个从战火,和贫困中走出来的年轻人,带着七位伙伴创立京瓷时,既不懂管理,也不会说标准语,却悟出了经营的核心——经营者的人生观和哲学境界,决定了企业能走多远 。 一、思维方式是根基:人生结果的乘法公式 稻盛提出一个简洁有力的公式:人生·工作的结果=思维方式×热情×能力 。能力与热情固然重要,但若“思维方式”偏离正轨,一切努力可能适得其反。什么是正确的思维方式?就是作为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不贪婪、不欺骗、诚实公正 。例如,日本经济泡沫时期,稻盛拒绝投机炒房,坚持“靠流汗赚钱”,哪怕被嘲笑“太笨”,最终却在泡沫破裂时,让企业稳如泰山 。这种对正道的坚守,恰恰源于正确的思维方式 。 二、经营者的人格,就是企业的天花板 企业规模不会超越领导人的器量,这好比,“螃蟹只会比照自己壳的大小打洞” 。稻盛认为,若想扩大企业,经营者必须先“扩大自己的人格” 。具体如何做?他提出六项精进: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谦虚反省、感恩利他等 。例如,他创立京瓷后,将经营目标定为,“追求全体员工物质,与精神两方面的幸福”,而非股东利益最大化。这种超越利润的使命感,才能凝聚人心 。 三、与员工共享哲学:从“命令”到“共鸣” 团结员工不能靠高压手段,而需让哲学思想成为共同标准。稻盛常通过聚餐、谈话等轻松场景,反复传递目标与价值观 。他强调:“不管是经营计划还是哲学,一切都要与员工‘共有’。” 这种共享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如阿米巴经营模式所示,让每个员工成为主角,参与决策 。当员工认同“我们为何而工作”时,自然会主动扛起责任。 四、在危机中磨炼:思维方式决定企业存亡 危机是检验经营者的试金石。稻盛在日航重建时,要求领导者过“有意注意”的生活——即使对小问题也认真判断,以此锻炼直觉力 。他认为,平时随便做判断的人,关键时刻必然慌乱 。这种修炼,与“敬天爱人”的思想一脉相承:“敬天”是遵循事物规律(如削减成本时坚守质量),“爱人”是以利他之心,保护员工与社会 。 结语 稻盛和夫的经历告诉我们,经营的本质是“经营人心”,而人心的背后,是经营者自身的品格 。无论是小企业还是世界500强,真正的凝聚力,从来不在制度手册里,#稻盛和夫#金手指胶带
00:00 / 03: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稻盛和夫说:不懂财务,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经营者 稻盛和夫说:“不懂财务,就不能成为真正的经营者。” 任正非在华为财务共享中心座谈会上曾说过:“称职的CFO应随时可以接任CEO”。 孟晚舟从1998年任职财务到华为集团副总裁,一共历练20年,期间推动了5次重大财税改革。 麦肯锡曾经做过一次调研:在英国和美国,有五分之一的CEO担任过CFO。 英国《财务总监》杂志的一项调查表明,在财富100强企业的CEO中,有超过20%都曾担任过CFO。 换言之,一位优秀的企业家、经营者,一定是半个财务专家。如果说法律是政治的语言,那么财务就是商业的语言。理解了财务,你才能透彻理解很多商业的基本逻辑。这里的“财务”并不是单指财务的专业能力,而是财务思维。简单来说,财务思维就是一种思考问题的角度,能够透过数据看到背后的逻辑管理和业务含义。一起了解了解,一位合格的经营者需要具备的5大财务思维吧。 01 数据思维 利用财务指标掌控企业经营 财务指标作为关键数据,帮助企业发现问题与机遇,优化资源配置,驱动业务发展。准确的度量是有效管理的前提,它使企业能够基于数据做出合理的计划和决策。 02 成本思维 开拓思路,全环节挖掘成本空间 内部控制作为管理工具,需要适度运用,避免过度或不足。学会运用本量利分析帮助企业形成合理的定价区间,寻找边际贡献,巩固市场竞争力。 03 现金流思维 打造健康高效的血液系统 现金流规划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特别是在资金筹集能力较弱的中小企业。疫情时代加深了对现金为王理念的理解,强调了现金流健康形成机制的重要性键。 04 风险思维 健全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 优秀的风险管理能力,帮助企业识别和评估潜在风险,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这种谨慎的风险思维,保障了企业在复杂环境中的稳健运营。 05 税筹思维 创造新的商业模式 卓越的税务筹划技能,使企业能够合理利用税收优惠政策,优化税负,创造更多的商业价值。创新税筹思维,有助于企业在商业模式创新中实现税收优化。 #认知思维 #企业管理 #管理思维 #领导力 #团队管理
00:00 / 03: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