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2: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0
00:00 / 01: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Mr.志斌5月前
在南京成贤街112号有着一栋西式洋楼,它留下了民国元老谭延闿的历史珍贵印记。谭延闿旧居建筑于1927年建成。其具有高水准的设计,坐北朝南,砖木结构,外墙为青砖加红砖镶嵌。据说,当年的谭公馆为一个面积很大的建筑群落,院内建有假山、花园、水塘等。如今,仅存孤零零高两层的公馆建筑了。公馆的多边形古典主义风格的建筑制式颇为气派,大门楼挑出部分由六根古希腊爱尔尼亚式廊柱支撑,是公馆一大特色。这里见证了宁汉合流、谭延闿担任国民政府主席和行政院院长的关键时刻。谭延闿(1879—1930)字组庵,号无畏,祖籍湖南茶陵,出生于浙江杭州。谭延闿自幼饱读诗书,国学基础扎实深厚。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中举,清光绪三十年(1904)进士及第,被授予翰林院编修。1909年,清廷推行所谓的“新政”时,谭延闿被推为湖南谘议局议长,成为湖南省最著名的立宪法派人物。1911年任湖南都督。1912年,同盟会改组为国民党,谭延闿成为国民党党员,并任国民党湖南支部长。1928年2月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但当了8个月,就转任行政院长。这也是无奈之举。因其军权微弱,屡受蒋氏中正掣肘,不如就放手让“贤”。此后,谭延闿便抱定了“三不”主义:一不负责;二不谏言;三不得罪人。由此他被赞誉为“药中甘草”。谭延闿于1930年9月在南京逝世,结束了风雨如烟的一生。成贤街谭延闿旧居见证了他的政治生涯和个人风采。上世纪90年代初,谭家人从台湾回来过,把这处故居捐给了南京市政府。现在他这个老宅正在被精心修缮。谭延闿在南京留下不少轶事,主要是因为他的书法和美食。作为民国“颜体楷书”大家,中山陵半山腰碑亭内巨幅石碑上的“中国国民党葬总理孙先生于此”两行巨大金字,即出自他手。当年主席在长沙创办“文化书社”,也是找他题写的招牌。作为美食家,谭延闿有私厨,尤其是一个叫胡少怀的,烧得一手好湘菜,人称“天下第一勺”。谭延闿去世后,胡氏去了碑亭巷“曲园”掌勺,这家菜馆也是谭延闿常去的,还亲自为菜馆题写招牌。谭延闿生前说:“吃喝嫖赌四件事,嫖赌与我没缘,吃喝在所不辞。”谭延闿去世后,葬在紫金山灵谷寺旁,墓为杨廷宝、关颂声、朱彬等人设计。#南京#民国建筑#谭延闿#中山陵#成贤街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