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9
普通宝妈湖南省考第一名经验(毫无保留版) 我本科毕业于一所普通二本院校,学的是汉语言专业。毕业后就结婚生娃了,一直在家带娃。为了能有更好的生活,我决定考公。两次备考,第一次自学没过,第二次报了线上班,最终上岸啦。希望我的经验能给正在备考的姐妹们一些帮助。 行测学习经验方面,常识主要靠平时的积累。我每天至少做 20 道时政常识题。时政常识就是一个见得多少的问题。见得多了,即使背不下来,也会有下意识的记忆,这种下意识的记忆在考试中足够用了。 数量关系是行测中比较难的部分,但也是决定能不能上 70 分的关键。大部分人努力能到 65 分,但 65 分到 70 分很难突破。我每天至少做 10 道数量关系题,重点练习行程问题、工程问题、牛吃草这些简单题型。这些题型多练习就能做对,不要放弃。 图形推理需要手感,需要长期保持对图形的敏感性。如果两天不做,熟练度就会减弱,手生就会出错。我每天练习 20 道图推题,多总结提醒规律以及图形特征,多刷题保持对图形的敏感度。 言语理解部分,我每天整理 20 个成语 / 实词,常考混淆词例句都整理好。整理完你会发现,常考常作为答案的就是那些。做题时,先把题干的行文脉络梳理清楚,找准关键词(转折词、连接词),平时多积累成语实词,后期即使分数稳定下来也不要放弃每天刷题。 资料分析要记住常考公式,比如基期、现期、增长量、增长率、比重和平均数这些。然后大量刷题提高做题速度。做题时,先认真看问题再看材料,不要踩坑。 申论学习经验方面,第一步先略读,读题目、读材料,用时 5 - 10 分钟。第二步精读作答,每道小题 15 - 20 分钟左右,作文 60 分钟(构思 10 分钟,作答 50 分钟)。 作答时,首先根据字数和内容层次分段。其次采用总分结构,总概括 + 要点。然后要点个数一般为 3 - 5 个,一般不会超过 7 个。 申论考察的四种能力分别是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文字表达能力。这些能力最终都是要靠我们的文字表达出来。 答案要标清序号,这样能让阅卷老师快速找到你的要点。先写关键词,再写分述内容,即按照总分的方式来写作。如何确定关键词?这些关键词一般都在材料中,需要从材料中提炼、概括。 #备考 #考公 #公考 #省考 #公考上岸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
小小Yuki3周前
关于行测学习的几大误区(血泪经验总结) 宝子们,我是一名92年的大龄宝妈,二本工商管理专业毕业,非党员。我在职备考公务员,经历了两次考试,终于在24年省考上岸啦!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关于行测学习的几大误区,都是血泪经验总结,希望能帮到正在备考的你们。 备考公务员,真的有很多坑。我第一次备考的时候,就踩了不少。 1、只听课,不刷题:很多同学以为跟着名师就能拿高分,但其实听课只是入门。听完课后,一定要立刻去刷题。先刷模块题,再刷套题,最后刷进阶模块题,循序渐进才能巩固所学。 2、只刷题,不复盘:刷题只是第一步,复盘才是提升的关键。定期复盘错题,分析错误原因,查漏补缺。错题是最好的老师,通过复盘,你会发现自己的进步。 3、只输入,不输出:给别人讲题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学习方法。只有自己真正吃透了,才能讲明白。和考试搭子们组队,互相讲题,直到彼此都通透为止。 4、盲目学,不计划:备考小白可以跟着报班老师的节奏,按时完成作业。备考老手则要重点攻克薄弱模块,定期模考保持手感。如果一个模块连续3次正确率低于75%,可以重新听基础课补短板。 5、只刷模拟题,不做真题:真题至少要刷3遍。第1遍按模块刷,熟悉考点;第2遍按年份套卷刷,模拟真实场景;第3遍仔细复盘,分析高频考点。 6、行测的提升需要听课 + 大量练习 + 反思错因 + 总结技巧,才能不断进步。申论则需要掌握答题逻辑和思维,积累素材只是锦上添花,基础不牢,地动山摇。 7、备考过程中,我报了一门线上课程,性价比非常高。课程开始前,老师根据我的基础情况提供了详细的评估报告,并制定了个性化的学习计划。班主任每天监督我的学习进度,遇到问题我可以随时向老师请教,跟着老师的节奏学习,我能清晰地看到自己的进步,整个备考过程变得更加有方向感,也不再那么焦虑。 备考公务员是一场持久战,但只要方法得当,就能事半功倍。希望我的经验能给大家一些帮助,祝大家都能顺利上岸,开启新的生活篇章!💪 #公务员 #公务员备考学习计划 #上岸 #考公 #公务员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
小馒头5天前
90年考公已上岸的感受 第一年出于对自己的自信,决定自己学习考试,没有固定的学习时间,没有计划的安排,白天忙完晚上翻教材,学的又乱又不通透,就这样备考3个月上考场做题全靠蒙,连进面线都没摸着。第一次备考失败,我消沉了好久,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太自不量力。老公不理解我这么大年龄了还去考试的意义是什么。 35岁是考公最后年限,我不甘心就这么认了!备考二战时,我托父母帮我照顾一下孩子,我则利用幼儿园的午休、下班时间、周末和寒暑假,开启了在职二战备考,有好几次想放弃,觉得自己35岁了,脑子不如年轻人灵活,学历也没优势,何必遭这份罪?后来在备考同学的推荐下,报了一个线上系统班,不是瞎花钱,是让我找到了学习的门道,又帮我解决了没有计划学习的致命问题。 关于学习时间的规划,由于我是在职备考,老师帮助我把工作日和休息日的学习时间分开来规划,平衡工作与学习 工作日(每天3小时) 6:00-7:00:公基高频考点背诵(法律/政治重点) 12:30-13:30:职测言语理解刷题+错题复盘21:00-22:00:跟着网课学模块技巧+刷对应习题 周末&节假日(每天10小时,沉浸式冲刺) 8:00-10:00:公基系统课学习+笔记整理 10:15-12:15:职测数量关系判断推理专项训练 14:00-16:00:刷历年真题行测+ 错题分析 16:15-18:15:申论小题练习+作文框架搭建 9:30-21:30:公基错题二刷+申论素材积累 大龄考公你要清楚自己想要的什么,要调节好自己的心态 ①接受“慢进度”,不用和应届生比速度,每天完成既定目标就好了,7个月稳扎稳打比盲目赶进度有用 ②拒绝“无效内耗”,别去想“考不上怎么办”,把焦虑转化为刷题动力每天睡前复盘“今天学会了什么”,比纠结结果更实在 ③每完成一个阶段任务,就奖励自己一次短休息,用“小成就感”对抗备考的孤独感 #考公经验分享 #考公上岸 #考公务员 #公务员上岸 #26考公
00:00 / 00: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一个普通宝妈上岸湖南公务员的真实感受 大家好,我是普通二本毕业、汉语言专业的一名宝妈,26岁结婚生子后,为了给自己和孩子更好的未来,我决定考公务员。两次备考经历,自学未果,最终在报了线上班后成功上岸。 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经验,相信只要合理规划练习、严格把控时间,我们宝妈也能在公务员考试中脱颖而出。我不是天赋异禀之人,但凭借不懈努力,我做到了,相信你们也可以! 备考期间,我报名了一门线上课程,性价比极高。课程开始前,老师依据我的基础情况,出具了详细评估报告,并为我量身定制了学习计划。每日学习过程中,有班主任全程监督进度,遇到不懂的问题随时向老师请教,老师解答既详细又高效。跟着老师的计划学习,整个备考过程目标明确,焦虑感大减。尽管备考之路充满艰辛,但成功上岸的那一刻,一切努力都变得值得。 备考期间,我踩过不少坑: 1.备考期间,不要向他人透露你在备考的消息,以免受到不必要的干扰和压力。 2.不要盲目与他人攀比起床时间,适合自己的备考节奏才是关键。 3.如果没有足够的实力,最好不要报考“三不限”岗位,以及工商、税务等热门岗位。乡镇岗位竞争也极为激烈,要谨慎选择。 4.将电视剧、小说替换为新闻、人民日报等时政资料,通过日常积累提升对时事的敏感度,为申论写作等环节打下基础。 5.当天的错题要及时整理出来,避免问题堆积。我整理了两大本错题,从错因到考点,把解题思路和技巧吃透,有空就拿出来复习。 6.不要因为自己不够聪明而自卑,公务员考试中,分数和智商并没有必然联系,努力才是成功的关键。 7.行测想要做题又快又准,最终的方法就是听课+大量练习,认真反思错因,总结对应技巧,逐步提升能力。 8.常识直接背知识点,到备考中后期再刷专项题集巩固即可。 9.言语部分不要过于纠结技巧方法,多积累成语实词,搞清行文脉络后,抓住关键词,注重感情色彩是否一致。 10.资料分析部分,不要学习那些花里胡哨的技巧,重点掌握截位直除法和百分化,在做题时圈出单位、主体、时间,避免掉进陷阱。 11.数量关系部分,不要轻易放弃。很多基础题型可以直接套用公式解答,能多拿几分就多拿几分。 12.学完一个模块后,制作一个知识框架图。 13.申论备考前期,重点放在小题上,重点学习如何快速在材料中找到关键信息,提升小题解题能力。 #备考 #考公怎么备考 #上岸分享 #国考要准备什么 #今日份学习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