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4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3: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8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公职人员 职 公职人员干工作是为公还是为私? 公职人员干工作,有人说是为公,有人说是为私。是为公还是为私?我认为,这一命题,若非要以非此即彼的思维作答,那就违背了人性本质,也不符合党的宗旨。公职人员既是需要养家糊口的自然人,又是肩负特殊使命的公家人,这种双重身份决定了公私之间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统一体。 作为自然人,公职人员需要从工作中获得报酬维系生活。从日常温饱到子女教育、父母赡养,都离不开稳定收入。历史上,海瑞虽以清贫著称,但其微薄俸禄也印证了合理物质保障的必要性。通过合法劳动获得报酬,满足个人与家庭所需,这本是人之常情,也是更好地履行公共职责的基础。 同时,作为公共人,选择成为公职人员,就意味着自愿接受更高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公职人员的特殊性在于其公共人的身份。从先天下之忧而忧的士大夫精神,到当代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公共性始终是这一职业的灵魂。 现实中,公私界限往往难以简单划分。比如,一位地方主政者在推动民生工程时,他的人出发点可能是造福百姓,也可能是为个人政绩增添筹码。有人长期加班疏于家庭,可能是真心奉献,也可能另有所图。焦裕禄式的干部令人敬仰,而借公共利益之名行形象工程之实的也大有人在。 若智慧不足、党性不坚,便难以厘清公与私的界限,稍有不慎,就误入歧途。对公职人员个人而言,把定公与私,需要三重修养。一是节制欲望,在合理需求与过度贪婪之间划清界限,保持与身份相符的生活方式。二是正视差距,常怀感恩之心,与服务的群众比奉献,不与富豪比享受。三是提升境界,牢记入党誓词,将个人价值融入大众福祉,在服务社会中实现生命升华。 为私,是维系个体尊严的基础,为公,是彰显职业价值的升华,公职人员唯有在服务人民中实现个人价值,在成就大我中满足小我,方能不负公职人员的名分。这既是从政的智慧,更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境。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7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49
00:00 / 02: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822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