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5: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14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3: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9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1: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52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古人说“人和天地是一体的” 古人说“人和天地是一体的”,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邪客篇》里, 有一段特别宏大的想象—— 人,是天地的微缩版。 比如: 天是圆的,人的头也是圆的; 地有九州,人有九窍; 天有日月,人有双眼; 一年365天,人身有365个关节; 地上有河流,人体有十二经脉…… 这不是科学解剖, 而是古人用类比思维, 构建的一套“天人相应”的哲学模型。 他们相信: 人的起居、情绪、表达, 都和自然节律呼应—— 昼夜对应睡醒, 四季对应四肢, 风雨对应喜怒…… 文中还提到“卫气白天行于外,夜晚入于内”, 用来解释为什么有人晚上睡不着。 但这属于古代对睡眠机制的象征性理解, 并非现代生理学结论。 至于“八虚”“经脉走向”等内容, 反映的是先秦时期对人体结构的系统性猜想, 类似早期文明对宇宙秩序的投射。 但请务必注意: 本内容仅为对《黄帝内经》中 古代宇宙观与身体哲学的通俗介绍; 不涉及任何医学理论、健康指导或身心干预建议; 文中“邪气”“腧”“半夏汤”“针道”等词, 均为古籍中的历史术语或文化隐喻, 请勿用于现实联想、自我对照或行为依据。 我们分享这些, 不是为了让你“调气血”或“找对应”, 而是想带你感受—— 古人如何用诗意的方式, 把人放进天地的大图景里。 就像今天我们会说: “春困秋乏”“日出而作”—— 其实都是“天人相应”的现代回响。 你有没有觉得, 自己的状态也跟着季节、天气在变? 评论区聊聊你的体验! 如果你喜欢这种 把古书读“活”的方式, 点赞关注, 下期我们继续—— 从老智慧里,看见古人看世界的眼光。 我是零一, 读点古书,多点了解, 咱们下期见!#国学文化 #道家文化 #中华文化 #修身养性 #静心养性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