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脱贫攻坚?脱贫攻坚是党中央着眼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针对农村贫困人口实施的规模空前、力度最大、惠及人口最多的系统性扶贫工程,其核心是消除绝对贫困、改善民生福祉、夯实发展基础,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 2015年11月,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召开,明确提出到2020年实现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目标,吹响了脱贫攻坚战的冲锋号;随后出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确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构建起“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机制。此后,产业扶贫、易地搬迁、教育扶贫、健康扶贫、社保兜底等多项政策密集落地,形成全方位扶贫体系。 脱贫攻坚坚持“六个精准”(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精准),实施“五个一批”(发展生产、易地搬迁、生态补偿、发展教育、社会保障兜底)脱贫路径,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机关单位定点帮扶、东部支援西部、企业结对贫困村、科技人才下沉一线。中央财政投入专项扶贫资金,整合涉农资金,强化金融支持;对扶贫干部、驻村工作队在待遇保障、提拔使用上予以倾斜,激发一线攻坚动力。 经过持续奋斗,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全国近1亿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出列;贫困地区基础设施(道路、水电、通信)跨越式发展,特色产业(如电商扶贫、乡村旅游)蓬勃兴起,贫困群众收入水平大幅提高,“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全面实现。无数扶贫干部用脚步丈量土地,用奉献践行使命,打造了上下同心、尽锐出战、精准务实、开拓创新、攻坚克难、不负人民的脱贫攻坚精神。 致敬每一位脱贫攻坚路上的奋斗者!你们以初心照亮使命,用担当消除贫困,把心血浇灌在田野,让小康梦想照进现实,书写了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壮丽篇章! #脱贫攻坚#惠民政策#科普#我要上热门 #科普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66
杨同志4月前
防止返贫监测对象申报政策是国家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重要机制,旨在通过动态监测和精准帮扶,及时识别并帮助存在返贫风险的农户。以下是2025年相关政策的核心内容: 一、申报条件 收入标准:2025年多数省份以家庭年人均纯收入9000元作为监测基准线,低于此标准或虽高于但因突发情况导致刚性支出骤增的农户可申请。 风险类型:需至少满足以下情形之一: 住房安全:唯一住房存在安全隐患且无力修缮; 饮水困难:断水超1个月、水质不达标或取水距离过远; 医疗负担:家庭成员患大病、慢性病导致高额医疗费用; 教育压力:子女教育开支过大(不含私立贵族学校); 突发灾害:因灾、意外事故等造成收入锐减或支出激增; 其他风险:如产业失败、务工失业、劳动力丧失等。二、申报方式 现场申报:到村级党群服务中心填写申报书,或委托村干部代办。 线上渠道: 扫描“防返贫申报”二维码(如贵州的“贵州防贫”小程序); 通过“裕农通”APP或全国防返贫监测APP提交。 电话申请:拨打各地公布的热线(如河南省0371-67185453)。 三、审核与帮扶 审核流程:需配合入户核查、财产信息授权,经村级评议公示及县乡审批后纳入监测。 帮扶措施:根据风险类型提供针对性支持,包括: 产业就业:以奖代补、技能培训; 教育医疗:“雨露计划”资助、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提升; 住房饮水:危房改造、饮水工程; 兜底保障:低保衔接、临时救助等。四、注意事项 不予认定的情形:家庭成员有稳定公职、企业或商品房等资产,或存在高消费行为的农户通常不符合条件。 动态管理:风险消除后5若再次出现困难可重新申请。 该政策通过多渠道申报和精准帮扶,确保困难农户“应纳尽纳”,同时避免福利依赖。具体执行中,各地可能细化标准,建议通过官方渠道获取本地最新政策。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5
00:00 / 02: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3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郭亮村13勇士”是郭亮村开凿挂壁公路(郭亮洞)的核心建设者,是郭亮村脱贫与发展的关键推动者,其事迹体现了坚韧不拔的“太行精神”。 核心背景与事迹 1. 时代背景:20世纪70年代前,郭亮村(位于河南新乡辉县市太行山区)被绝壁环绕,村民出入需攀爬800级“天梯”,交通闭塞导致经济落后。 2. 发起与组成:1972年,在村支书申明信带领下,13位村民(多为青壮年,包括申明信、申明凯、石全兴等)主动请缨,决心凿穿绝壁、修建公路。他们被称为“13勇士”。 3. 建设过程:没有大型机械,13人仅靠钢钎、铁锤、炸药等简易工具,在垂直高度110米的绝壁上开凿。工程历时5年(1972-1977),期间村民自筹资金、自带干粮,克服缺电、缺物资、安全风险高等困难,最终凿出一条长1250米、宽6米、高4米的“挂壁公路”(郭亮洞)。 4. 历史意义:郭亮洞的通车彻底改变了郭亮村的闭塞状况,不仅解决了村民出行难题,还为后来郭亮村发展旅游业奠定了基础,成为“太行精神”的典型象征。 5.根据公开报道,13勇士中的核心成员如当年的村支书申明信(挂壁公路主要发起者)已经去世,但他们的事迹仍被郭亮村村民及游客缅怀,部分纪念内容见于景区相关介绍。 剩余在世的勇士,大多选择回归普通老年生活,居住在郭亮村或周边,较少公开露面。当地政府和村民对他们保持尊重,但未过度曝光其私人生活,因此具体健康状况、日常细节等公开信息较少。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