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68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69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8
00:00 / 02: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661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68
00:00 / 01: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
00:00 / 01: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8
澳房策4天前
别被自住房拖垮! 很多人觉得,只要买到一套自住房,就能一劳永逸。但现实是,一旦你用高杠杆去上车,利率一涨,房子可能立刻从“安稳的家”变成“吞钱的坑”。今天我们就来聊聊,高杠杆买自住房,到底有什么问题。 自住房不是稳赚不赔的资产,高杠杆更可能让你陷入财务危机。投资房可以帮你产生租金收入,但全压在自住房上,只会让风险更大。 为什么高杠杆买自住房最危险? 回想过去几年,20-21年的利率低到离谱,2%多的利息让很多人误以为银行的钱不要钱。于是手上有 20 万,就敢买 100 万的自住房;有 40 万,就敢冲 200 万的大房子。 但前两年利率涨到6-7%,月供直接翻倍。即使rba假模假样的降了2次息。很多人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赚的钱,基本全送给了银行。如果房价没怎么涨,那就是“为房子打工”。 我接触过一个年轻家庭,疫情期间咬牙上车,贷款拉到极限,买了一套心仪的自住房。本来想着一步到位,直接住上 dream house。结果两年后利率翻番,他们每月多掏两千多块利息,生活被压得透不过气。为了守住房子,夫妻俩不敢辞职、不敢换工作,甚至不敢有任何额外开支。所谓的“梦想之家”,成了财政窟窿。 为什么投资房更灵活? 如果同样的预算,一部分买自住房,一部分买投资房,情况就完全不同。投资房有租金收入,可以抵消利息上涨带来的压力;而且买之前你就能测算现金流,做到心里有数。哪怕你只有 150万预算,也可以考虑 75万买投资房,75万买自住房。这样一来,风险分散,还能用涨租对冲利率上涨。 另一种选择:Rentvesting 很多年轻人预算有限,买不到心仪的自住房,干脆选择 rentvesting——租自己想住的地方,同时在别的区域投资房产。这样既能享受生活品质,又能让资金更高效地产生回报。 特殊案例:反向操作的“大哥” 我认识一位投资人,贷款压力大到快供不起了,但他没有卖掉豪宅,而是把房子出租,自己搬去租便宜的小房子。租金收入一下子覆盖大部分贷款,他用这种方式挺过了最难熬的阶段。这种破釜沉舟的勇气,不是人人都有,但足以说明:灵活应对,比硬撑更重要。 买自住房没有错,但高杠杆买入,就是拿未来的不确定性和自己的家庭去赌。利率一旦上涨,风险会被无限放大。记住一句话:买房不是比胆子大,而是比眼光准。自住房要量力而行,投资房才是帮你撑起财务安全网的关键。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