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et20064月前
青铜扭头跪坐人像,商代晚期,2021年出土于三星堆遗址4号祭祀坑。通高29.9厘米,重3700克。 该人像呈跪坐姿态,身体略向左前方倾斜,头微颔并扭向身体右侧,双手呈半“合十”状平举于身体左前方,两膝贴地,双脚前脚掌着地,后脚掌抬起,表现出强烈的负重感。 头顶盘发一周并从左侧束发向上,另有一股头发下垂至左后肩,国字脸,颧骨突出,剑眉紧蹙,杏仁眼内凹,鼻梁高挺,鼻翼突出,双唇微抿,下巴方正,双耳耳轮、耳廓、耳屏清晰可见,耳垂外侧有表示耳洞的圆形小凹窝。 上身坚挺,略呈倒三角形,胸部轮廓明显,下身宽厚有力。双臂环于左胸前,左臂略低,右臂微抬,双臂尺骨茎突点突出。双手四指并拢相连,与大拇指呈90°夹角,大拇指紧抵左肩。跪坐的双腿外撇,左膝外撇程度更甚,膝盖部位较宽,小腿肌肉发达,外踝点突出。双脚亦外撇,脚后跟朝内,脚趾部位较宽,五趾张开。臀部上提,紧贴脚后跟。 上着外套,下着短裙,短裙上露出另一件服饰的下摆,腰间系带,结袢于腰前。上身外套圆领左衽,衣袖类似七分袖,前摆搭至裆部,后摆包臀。下身短裙搭至膝前,另一件服饰下摆与短裙齐平,分片搭在左右大腿上。 衣物纹饰有特色,其上衣和短裙边缘均环绕交错V形纹和卷云纹两圈纹饰,腰带上饰一周交错V形纹。两小腿外侧各饰一组4个歧羽纹,两小腿肚各饰1个羽冠纹。双手手背及指背各饰17个燕尾纹,呈内凹状,除左右大拇指指背各分布有1个,其余16个每4个一组,沿手腕至手指4指呈4列分布,朝向指尖。 这件人像不论是身体的匀称性,还是面部特征,都更接近真实,对手部和足部细部特征的把握也十分精细,展现出三星堆青铜人像铸造艺术的高超水平。 从造型、纹饰等方面来说都是三星堆考古全新的发现,为研究三星堆的青铜铸造技术及艺术、宗教信仰与社会体系、与周边地区的文化交流提供了重要材料。 #四川 #广汉 #三星堆 #青铜器 #扭头跪坐人像
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啦啦吖5月前
青铜器馆 青铜大立人像 :它是世界上同时期体量最大的青铜人物雕像,高约 2.62 米,人像高约 1.72 米。双手呈持握状,似乎拿着某种法器。其服饰华丽,头戴高冠,身穿三重衣,衣袖上有精美的纹饰,可能代表着蜀地的群巫之长或最高统治者,象征着古蜀国的神权和王权。 青铜纵目面具 :这是三星堆最具代表性的文物之一,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 10-16 厘米,双眼间距约 132-138 厘米,耳垂有一个穿孔。这种造型奇特的面具可能是蜀人对祖先或神祇的想象,体现了古蜀人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宗教信仰。 青铜神树 :共发掘出 8 棵,此次展出的是 2 号神树,高 3.96 米,是全世界形体最大的单件青铜文物。神树分三层,每层三枝,共九枝,每枝有一果实和一条昂首的火龙。其造型独特,可能象征着古蜀人对生命、宇宙和神灵的认知,也与古蜀人的神话传说和宗教信仰密切相关,如太阳崇拜、扶桑神话等。 金器馆 金杖 :用金皮包裹在木杖上制成,木杖已腐朽,但金皮保存完整。金杖上刻有鱼、箭、鸟、人头等图案,这些图案可能蕴含着古蜀国的某种宗教仪式或权力象征的意义,是古蜀王权和神权的代表性器物之一。 金面罩 :三星堆遗址目前已出土 10 件金面罩,分别出土于一号、二号祭祀坑,以及近年来新发现的三号、五号和八号坑。金面罩眉眼镂空,两耳轮廓圆润,鼻梁高挺,嘴形大而微张,造型庄严神圣。 玉石器馆 玉琮 :三星堆的玉琮以闪石玉为主,也有蛇纹石玉、大理岩、石英、长石等。其造型多样,有方柱体或扁方体,内孔通常较大,孔壁较薄,器表不分节槽,素面无纹。与中原地区的玉琮相比,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反映了古蜀地区与中原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融合。 玉璋 :玉璋是三星堆玉器中的常见器物,形状像一把刀,两面有刃。其上有一些简单的纹饰,如绳纹、水波纹等,反映了古蜀人高超的玉器制作工艺和审美情趣。#涨知识 #每天跟我涨知识
00:00 / 02: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15
00:00 / 0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2: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