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在这个有手就能发表观点的年代,坚定相信自己的感受 现在的大家似乎都不是很很愿意表达自己的情感 不愿意表达自己的悲伤和欢乐,内心所想 无论男女,无论老少 似乎只要说些细腻的话,写些自己的感悟 就要被别人嘲笑“矫情”“装货” 好像这个社会以抒发情感为耻 最后自己都怀疑自己是不是有些为赋新词强说愁 于是你三缄其口,只和豆包聊天,又或者深夜默默流泪 我也这么怀疑过自己,直到我想明白一件事 人的感受是不会出错的 并且人要坚定的相信自己的感受,尤其在这个有手就能发表观点的年代 你哭了,那你一定是难受,那不是矫情,是生活里确实出现了问题 你说不清,但相信我 我们的思想会被年龄,环境和经历局限, 表达可能欠缺,认知可能偏差,经历也许浅薄,但流的眼泪是货真价实的 你花了几年去感受和经历,又花了几天去总结和修正,最后花个几分钟去表达,任何人都不可能通过这几分钟就充分了解你所有的想法和感受。 凡是一句话否认你所有感受的,都是片面且自大的观点。 遗憾的是我们在几乎任何地方抒发情感和思考 偏执和片面的目光都会带着恶意从四面八方射来,像一群猎狗要把讲话的人撕碎 因此我们害怕表达,害怕这些恶意 如果你不坚定,那么他人的否定最后会影响你,让你自己否定自己 这个世界上最愿意理解你的就是你自己,连自己这个听众都离你而去,台下就真的空无一人了 难道要帮着别人骂自己吗,你不委屈吗。 情感需要宣泄,经历需要总结,生活里有很多问题需要回答 但生活中我们只有机会表达肤浅的一层,像是海面上浮着光的倒影,更深的海底,从来没有见过光。 我们的经历随着时间会越来越多,问题也越来越多 我们在语文卷的阅读理解题上写满了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轮到做自己的卷子,却把嘴越闭越紧 只留下一张全是问题没有回答的卷子 好像这样问题就不存在了 但你不是不苦啊,你是有苦无处说,你不是矫情,你是真心在流泪 把自己的想法堂堂正正的摆出来,他人粗浅而没有耐心的回复只能暴露他的浅薄 并且我始终相信偏执和片面的目光留存不久,喧闹结束后留下的一定是温和而积极的回应。 最后我引用一位朋友的话做结,大家要多说有用的话,可以是情绪上,可以是现实上,如果你经历丰富就分享经历,认知超前就分享认知,而非讽刺的话,评判的话。 谢谢你的聆听,也祝你能一样认真的聆听自己的声音,我是海边的送水工,我们下期再见。#杂谈 #所以你找到人生的意义了吗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94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2: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想要理解现代心理学与人文思想的底层密码,有一本书无法绕过,那便是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导论讲演》。这并非一本艰深晦涩的学术专著,而是一位开创者面对求知者的一系列娓娓道来。它邀请我们进行一次前所未有的内心探险。 在这本书中,弗洛伊德以清晰的逻辑和生动的案例,系统地阐述了精神分析的核心版图:潜意识的浩瀚深幽,如同冰山之下,主导着我们不自知的情感与行为;梦并非无意义的幻觉,而是通往潜意识最可靠的“皇家大道”,是欲望的伪装满足;日常生活中那些看似偶然的口误、笔误与遗忘,都暴露了内心真实的冲突与意图。 更重要的是,他将为我们揭示性本能在人格发展中的动力性作用,以及人类心理冲突的根源。这些理论如今已渗透进我们的日常语言,成为我们审视自我与他人不可或缺的视角。 尽管后世对其中一些观点争议不断,但本书所提供的思考框架,其价值无可估量。它不仅仅是在讲解一门学科,更是在教你如何拿起一把手术刀,冷静而深刻地剖析自己与他人的行为动机。这是一次对“人之为何”的终极追问,读完它,你眼中的世界与自我,都将变得愈发清晰而复杂。准备好直面内心的真实了吗?这本书将是你的最佳向导。#小云雀AI #今日分享 #好书 #心理学 #日常分享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习惯性反驳是一种贫穷人格。你有没有发现,有些人无论听到什么观点,第一反应永远是不对,但是,你这样说不准确,而有些人却能先倾听,先理解,再表达不同看法,差距在哪?答案是思维格局。今天就和大家聊一聊,一个很多人意识不到,却深深影响人生轨迹的思维陷阱,习惯性反驳,他看似是在展现独立思考,实则暴露了一种根深蒂固的贫穷人格。什么是贫穷人格?不是指经济上的贫困,而是一种思维上的匮乏感。总觉得自己的观点不被重视,总要通过否定别人来证明自己,总在用对抗的方式寻求存在感。这种心态,恰恰阻断了财富和机会流向你的通道。想象一个场景,朋友兴冲冲的分享,他最近学到的投资理念。话还没说完,你就急着插嘴,这个我早就知道了,而且你说的不全对,实际上应该是怎么样怎么样。朋友分享创业想法,你立刻泼冷水,这个模式早就有人做过了,成功率很低。同事提出工作建议,你第一时间挑毛病,你考虑的太简单了,现实情况复杂的多。但请问,这种习惯性反驳,真的让你显得更聪明了吗?并没有,它只是暴露了你内心的不安全感。真正富足的人格,不需要通过贬低别人来抬高自己,因为他们的价值感来自内在,而不是比较,习惯性反驳。为什么是一种贫穷人格?因为它本质上是一种零和思维,别人对了就意味着我错了,别人厉害就显得我平庸。这种思维模式让人活在永恒的竞争和对抗中,看不到合作的可能,看不到共赢的机会。更可怕的是,习惯性反驳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你越是急于反驳,别人越不愿意跟你分享,你获得的信息越少,认知越狭隘。认知越狭隘,越容易用固有经验否定新事物。越否定新事物,机会离你越远,最后你的世界越来越小,而你还在沾沾自喜于自己的批判性思维。我认识一个朋友,曾经就是典型的反驳型人物,别人说东他一定说西,别人推荐什么他一定能找出缺点。刚开始大家还觉得他见多识广,后来慢慢的,没人愿意在他面前说话。好的投资机会不会告诉他,新的项目不会找他合作,甚至朋友聚会都很少叫他。直到他意识到这个问题,开始改变。学会先说有道理,再表达看法,人生才开始出现转机。那些真正成功的人,你会发现他们有共同特点,极强的学习能力和开放心态。当别人分享观点时,他们的第一反应不是我反对,而是有意思,能详细说说吗。这种姿态带来的不仅是更多信息,更是人脉和机会。举个例子,马云早期推广电子商务时,多少人说他是骗子,说网上购物不可能成功。#婚姻 #家庭 #情感
00:00 / 06: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6
00:00 / 02: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3: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