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台湾非遗传承手艺人吴金维老师聊"Xin"柴烧陶瓷理念【一】 柴窑的存在仿佛一个美丽的传说,浩如烟海的典籍印证了柴窑的历史地位。但柴窑的起源与发展过程,以及窑址、残片是否存在,至今依旧是个谜,当下的争议,可能在我辈这个年代内都不会有答案。 我们试着以可知的事实为依据,来叙述一个有关“柴烧”的故事。一把泥土被老祖先手捏成形,干燥后放入最原始的窑炉中,经木材升温,烧成,便成为了第一件陶器。陶器的起源中外皆然。随着历史的演进,为生活而用的器皿受到文明的趋动,逐渐赋有了观赏价值,进而成就了艺术品,留给后人遥想。因此,我们可简单地推演人类烧陶的历史年份,就等同于柴烧的历史年份。 柴烧既然是如此的古老而共享﹙中外皆然﹚,就一项工艺的角度出发,各方工艺师定会倾全力在这个舞台上全力演出。国内现今在各个陶都,学校办一次又一次的柴烧讨论研习会。全国一级美院中,亦纷纷设置“柴窑”,可知柴烧艺术在不久的将来也会成为艺术的一个选项领域。 不同地区的土,燃材、技法都会形成不同的风格,说直白一点,什么土,什么地区就会有什么样的作品呈现,这本来就是一个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时代,地区风格长久来深深的影响着工艺师的创作。有人说日本柴烧,烧的是意境、禅味。在幅员辽阔的神州大地上,人才济济,China一词既是国名,亦是瓷器最早的名片,这足以说明中华文化对中国陶瓷风格的影响之深,古朴、雅致可说是一大特色。而欧美的作品则有着强烈的个人风格。那什么才是台湾柴烧的风格呢?台湾文化颇具多样性,既传承了中华文化的精髓,又因地理位置与历史原因受到日本的影响,各地匠人间的交流学习,经济上的往来互补,便造就了台湾柴烧的独特风格。于是台湾匠人因势制宜的阐发了“Xin”柴烧的烧艺和美学概念,同时也对“Xin”柴烧概念提出了质疑和讨论。在此,希望借此文来浅谈柴烧的精神、情怀、技艺等,且用“Xin”柴烧试做诠释。#茶空间 #陶瓷茶器 #茶器之美 #柴烧 #柴烧茶器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柴窑和气窑烧制的瓷器竟然没有区别? 【柴窑 vs 气窑|景德镇瓷器烧制工艺深度解析】🔥 瓷器烧制工艺中备受争议的柴窑和气窑,今天就来给大家详细解读一下,到底哪种烧制方式更胜一筹?👇 📍【核心观点:材料决定一切,烧制方式只是加分项】 1. 柴窑的优势:并非来自烧制方式本身 材料是关键:柴窑之所以能烧出好瓷器,主要是因为古代使用的优质原材料,而非烧制方式本身。 柴烧≠柴窑:如果用现代工业材料,即使采用柴烧方式,也只能称之为“柴烧”,而非真正意义上的“柴窑”瓷器。 味道差异:用现代材料烧制的瓷器,与气窑烧制的瓷器相比,在品质和味道上几乎没有区别。 2. 气窑的优势:精准控制,成瓷率高 不接触明火:气窑采用匣钵罩住瓷器,避免了明火直接接触,更容易控制温度和氛围。 与柴窑无本质区别:在材料相同的情况下,气窑烧制的瓷器与柴窑烧制的瓷器在品质上没有本质区别。 烧成方式只是加分项:柴窑的松油等物质确实对瓷器有影响,但前提是材料本身要好,否则难以烧出好瓷器。 3. 材料的重要性:好材料是基础 材料决定上限:无论采用哪种烧制方式,优质的原材料都是烧制出好瓷器的基础。 成瓷率低:使用优质材料进行柴烧,成瓷率极低,1/10的比例都难以达到。 娇气的材料:优质材料对烧制条件要求更高,更“娇气”,需要更精细的控制才能烧制成功。 📌【总结与建议】 理性看待烧制方式:柴窑和气窑各有优势,但材料才是决定瓷器品质的关键因素。 选择优质材料:无论选择哪种烧制方式,都要优先考虑材料的品质,才能烧制出真正优秀的瓷器。 柴窑并非万能:不要盲目追求柴窑烧制方式,好材料才是好瓷器的根本。 汪哥的见解让我对柴窑和气窑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瓷器烧制并非简单的“柴烧=好”,而是需要综合考虑材料、工艺和烧制方式等多方面因素。建议大家在选择瓷器时,不要盲目追求某种烧制方式,而要更关注瓷器的整体品质和工艺水平。#召唤茶友 #柴窑 #景德镇陶瓷 #陶瓷工艺 #瓷器
00:00 / 01: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2: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