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吃狗肉和荔枝,是岭南一带的人以借名想吃的“专利”。广州粤语地区和广西的钦州、玉林等地区的人也是非常喜欢吃夏至的狗肉和荔子的。据说夏至日的狗肉和荔子合吃不热,有“冬至鱼生夏至狗”之说,故此夏至吃狗肉和荔枝的习惯延续到今。   民间有“夏至狗,没路走”的俗语,意思是夏至这天,许多狗被杀掉,没路可逃。民间说法是,狗肉性温,大补元气,属性燥热,仅适宜秋冬季节食用,夏天吃狗肉会上火,外热加上内热,对身体不利。   但夏至这天例外,夏至这天吃了狗肉,不但不会热气,不会对身体引起不适,反而会对身体有益。大概是相生相克的道理吧。当然,夏至吃狗肉,也应适可而止,不要吃得太多,以免引起消化不良等肠胃病。   对夏至吃狗何以如此热衷?当地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称夏至这天吃狗肉能祛邪补身,抵御瘟疫等。“吃了夏至狗,西风绕道走”,大意是人只要在夏至日这天吃了狗肉,其身体就能抵抗西风恶雨的入侵,少感冒,身体好。正是基于这一良好愿望,成就了“夏至狗肉”这一独特的民间饮食文化。   唯一与民间传统不同的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家家户户在夏至日杀狗的景致今天已不复存在。然而,家家户户吃狗肉的习惯依然如故,区别只在于买吃的比杀吃的多。广东人素有喜吃狗肉之习,阳江地区尤甚。   而据有关资料记载,夏至杀狗补身,相传源于战国时期秦德公即位次年,六月酷热,疫疠流行。秦德公便按“狗为阳畜,能辟不祥”之说,命令臣民杀狗避邪,后来形成夏至杀狗的习俗。“立夏日,吃补食”的民谣,也说明补食从立夏就开始了。#夏至狗肉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玉林人以及全国的狗肉爱好的认为这是个人饮食选择,属于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不应被外界干涉。当地一位医生说:“这就是一种习俗,就像有人爱吃猪肉一样。”部分商家表示,过去当街屠狗的现象已减少,但狗肉仍有稳定的消费群体。 也有玉林人对争议感到困惑。有市民提到,自己从小吃狗肉,但从未觉得这是“节日”,直到被媒体报道后才知晓外界的强烈反应。他们认为,西方对斗牛、食用牛排等行为较为宽容,却对狗肉问题双重标准。 对许多玉林人而言,他们不理解外界的抵制。当地餐馆服务员称,媒体报道后,吃狗肉的当地人从50%增至90%,部分人认为这是对外部干预的反弹。玉林大市场和垌口菜市场是狗肉主要交易场所,夏至期间,村民牵着自家狗公开兜售,活狗价格约15元一斤,一条30斤的狗可卖450元,狗贩子常以“家狗”搪塞狗肉来源,拒绝回答检疫问题。当地人对拍摄和采访较为抵触,部分村民会故意遮挡镜头,便衣警察也会阻挠拍摄,认为“年年来拍没意思”。 不少人持中立态度,认为吃不吃狗肉是个人自由,但应规范行业行为。比如,反对偷狗、虐杀等违法行为,支持文明屠宰。有网友指出:“如果狗肉来源合法、屠宰合规,他人无权干涉;但虐待动物必须谴责。 学者如钱永祥认为,应尊重动物伦理,但反对过激行为,建议在法律框架内解决问题,如加强狗肉来源监管、打击非法盗杀、普及动物保护知识等。《人民日报》曾发文指出,狗具有“伴侣动物”和“食材”的双重属性,文明的解决方案是尊重多元,通过温和方式引导社会观念进步。
00:00 / 07: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7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1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