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也9月前
借回应尹东柱那一期的某些观点,来讲讲族群与民族,再浅谈一点关于朝鲜族的认同感。有人认为当时都没有“朝鲜族”概念,那为什么叫朝鲜族诗人,应该叫朝鲜人。但是,没有这个概念就代表这个群体不存在吗?难不成国内的朝鲜族群是在建国后凭空出现的吗?这显然是割裂了国内朝鲜族群与整个朝鲜族群历史上的联系。首先,“朝鲜族”这只是个称谓,指代着生活在中国境内的朝鲜族群(注意,是族群:Ethnic group,而非民族:Nation。族群不仅形成的时间比民族更早,而且所涵盖的范围也比民族更大,是指具有同一习俗文化、血统、地缘、语言、心理认同等要素的族类共同体。而民族这个概念,对应国家,与组成国家的要素相匹配。在国内,族群这个词与民族是混用的,因此指国内各民族时,这里的“民族”指的是Ethnic group意义上的民族;而指中华民族时,这里的“民族”是国家意义上的民族,二者指代的对象不同。一个民族中可以有多个族群,民族比族群的层级更高。就比如所谓的“跨境民族”,准确地来说应该是跨境族群)在抗战到建国后,指代中国境内的朝鲜族群称谓的变化并不能代表族群本身的变化,变化的反而是民族,由半岛民族转为中华民族,民族变了,但族群没变,历史上的联系不可强行割裂。就像朝韩二战后建国,不能说半岛光复前的历史就不是朝韩的历史了。对于中国境内的朝鲜族同样的道理,不能割裂族群客观的历史联系,只把建国后的朝鲜族群的历史算作中国朝鲜族的历史,把建国前的说成是“朝鲜人”“朝鲜民族”(Nation)的历史,实际上这是虚无化并独占了当初在中国境内留下来的一百多万朝鲜族群的历史和贡献。在建国初期,由于朝鲜族本身的历史特殊性(上期讲过)出现了所谓的“这里是居住的地方,半岛才是母国”的错误观念,这种观念像幽灵一样不断地游荡在某些人的心中,再加上长期对民族和族群的混淆和他国泛化民族(Nation)范围的行为(所谓的“海外同胞”)以及延边和某国巨大的经济差距,让身为跨境族群的朝鲜族在身份认同上产生了一定的混乱。甚至有人利用这一点大搞什么“间岛问题”(以后详谈),虚无化延边的历史。但我们要清楚,虽然中国的朝鲜族与半岛有历史上的联系,但是来到中国的这一百多年,我们与东北各族共同生产生活,共同抵御外侮,早已经形成了命运与共的血肉联系。我们不否认族群的历史联系,但我们更不该模糊我们和中华民族(Nation)的联系!#延边 #朝鲜族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115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0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3
00:00 / 01: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