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积扇-干三角洲 #洪积扇 #高山美景 #干三角洲 #地理知识 #青藏高原 洪积扇是干旱、半干旱地区暂时性山地水流出山口堆积形成的扇形地貌,又称干三角洲。 形成条件: 物源:山区的岩石长期受风化作用,形成大量碎屑物质,为洪积扇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物质来源。 动力:干旱、半干旱地区降水集中且多暴雨,短时间内形成的洪流具有强大的搬运能力,能将山区的碎屑物质携带至山口外。 地形:山口外地形平坦开阔,水流速度骤减,搬运能力下降,使得携带的物质得以堆积形成洪积扇。 形态特征: 平面形态:多呈扇形,以山口为顶点,向山前平原展开。扇面坡度一般在2° - 6°之间,从扇顶到扇缘逐渐变缓。 剖面形态:具有明显的分层结构。扇顶部分以粗颗粒的砾石、卵石为主,分选性差;扇缘部分则以细颗粒的砂土、粉土和黏土为主,分选性较好。 沉积结构: 扇顶:沉积层厚度大,颗粒粗,以砾石、卵石等为主,孔隙大,透水性强。 扇中:沉积物颗粒逐渐变细,以砂和砾石为主,具有一定的分选性和层理结构。 扇缘:沉积层颗粒更细,多为粉砂和黏土,层理明显,透水性差。 分布区域: 主要分布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山前地带,如中国的西北内陆地区,像天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等。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 提供水源:洪积扇地区地下水丰富,是当地重要的水源地,为农业灌溉、居民生活和工业用水提供保障。 - 影响农业生产:扇顶和扇中部分,因土层较厚、土壤肥沃、水源充足,适宜发展灌溉农业;扇缘地区,由于地下水位较高,易出现土壤盐碱化问题,影响农业生产。 - 影响聚落分布:洪积扇地区水源丰富、地形平坦,是干旱、半干旱地区聚落的主要分布区。如中国新疆的一些绿洲城市,多分布在洪积扇的边缘地带。
00:00 / 0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5: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4: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
乌鞘岭|东亚季风的尽头以西 皆是霍去病功绩 乌鞘岭,藏语称哈香聂阿,意为和尚岭 位于武威市天祝藏族自治县 南临马牙雪山,西接古浪山峡 是我国三大高原交汇处 汉明长城最高点交汇处 半干旱区向干旱区过渡的分界线 也是东亚季风到达的最西端 公元前121年 十九岁的霍去病以史上第一位骠骑将军的身份 率军穿过乌鞘岭 收复河西 推荐理由: 山顶可见黄土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交汇点石碑 河西走廊通往长安的重要关隘,极具历史意义 山顶观景台可眺望马牙雪山 自带滤镜十分出片 拍照通透饱和度极高 视野开阔 可看到云层阴影掠过山腰的全过程 景区费用: 无需门票 无需预约 免费停车 景区位置: 距离武威市100公里,驾车需1.5小时。 距离天祝藏族自治县40公里,驾车需40分钟 交通住宿: 自驾路线:连霍高速(收费时间最快)/312国道(费用低时间长) 住宿:推荐天祝县城,距离更近价格更低品质也不错,我们入住的格桑国际酒店。 注意事项: 路程:山脚到山顶步行约40-50分钟 防风:山顶风很大,气温较低,一定要注意保暖。 防晒:紫外线非常强,建议物理防晒+高倍防晒霜。 高反:山顶海拔3120米,持续上坡时略显疲惫,无明显高反状态。 穿搭:建议套防风服,穿长裤,徒步鞋,帽子最好用户外挂绳款防治刮飞。 #河西走廊 #乌鞘岭 #武威 #自驾旅行 #旅行vlog
00:00 / 03: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雅丹地貌:风蚀雕琢的 “大地雕塑” 雅丹地貌是一种典型的风蚀地貌,主要发育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的河湖相沉积岩地层中,以其独特的垄脊与沟槽相间排列的形态,被誉为 “大地的雕塑”。它的形成与演化是自然力量长期作用的结果,既承载着地质历史的密码,也展现着干旱区地貌的奇幻之美。 一、核心分布区域 雅丹地貌集中分布在降水稀少、风力强劲的干旱带,全球主要见于中亚、北非、北美西部等地区。我国是雅丹地貌分布最广、类型最齐全的国家之一,主要集中在西北干旱区:新疆罗布泊洼地、克拉玛依魔鬼城、甘肃敦煌雅丹国家地质公园、青海柴达木盆地等地,都是世界闻名的雅丹地貌集中区。这些区域年降水量多在 200 毫米以下,蒸发量远超降水量,为风力侵蚀提供了绝佳条件。 二、形成的三大关键条件 物质基础:必须有深厚的河湖相沉积岩。地质历史时期,这些区域曾是湖泊或河流环境,大量泥沙、砾石在水体中沉积,经过成岩作用形成砂岩、泥岩等沉积岩,且岩层多呈水平状分布,质地软硬相间。 动力来源:强劲且持续的风力。干旱区地表植被稀少,摩擦力小,风力能够保持较强的侵蚀力,长期吹拂地表形成定向的侵蚀作用。 辅助因素:差异风化与重力崩塌。沉积岩中砂岩、泥岩的硬度不同,软质岩层更容易被风力侵蚀,硬质岩层则相对留存,形成高低错落的形态;同时,风力侵蚀造成的岩体失衡,会引发重力崩塌,进一步塑造地貌形态。 三、形态特征与演化过程 雅丹地貌的形态多样,最典型的是平行排列的垄脊和沟槽,垄脊高度多在数米至数十米,长度可达数百米,沟槽宽度一般数米至数十米,整体顺风向延伸。此外,还可见到孤立的土丘、塔状、锥状等形态,部分地貌因酷似城堡、舰队、动物等,被赋予 “魔鬼城”“舰队雅丹” 等形象名称。 其演化过程可分为三个阶段:初期,水平沉积岩受地壳抬升出露地表,在风力作用下,岩层中的裂隙被不断侵蚀扩大,形成小型沟槽;中期,沟槽持续加深加宽,中间未被侵蚀的部分形成垄脊,垄脊与沟槽相间的格局基本形成;后期,随着侵蚀加剧,部分垄脊被切断、崩塌,逐渐萎缩为孤立土丘,最终被彻底侵蚀殆尽,地貌逐渐夷平。 四、生态与科研价值 雅丹地貌所在区域生态环境脆弱,植被以耐旱的灌木、草本为主,是骆驼刺、沙棘等耐旱植物的生长区,也是岩羊、蜥蜴等干旱区特有动物的栖息地。同时,它是研究干旱区地质演化、古气候变迁的天然实验室 —— 沉积岩中的化石、岩层厚度与结构,能反映地质历史时期的水体环境、沉积速率等信息;而地貌的形态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