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钟了解诸葛亮 1. 公元181年·琅琊出生 画面:襁褓中的诸葛亮,被家人抱在怀中,背景是东汉琅琊郡(今山东临沂)的典型民居,屋外挂着简朴的布幡,光线柔和,凸显新生儿的生命起点。 2. 公元194年·迁居荆州 画面:少年诸葛亮(约13岁)随叔父诸葛玄,在迁徙的路上,他身着东汉末年平民服饰,眼神中透着对未知的思索,背景是荆州郊外的土路与远处的村落,尽显迁徙的奔波感。 3. 公元207年·三顾茅庐 画面:青年诸葛亮(26岁)在茅庐中,手持书卷,神情从容。茅庐外隐约可见刘备等人的身影,背景是襄阳隆中茂密的竹林与茅草屋,营造出“卧龙待出”的静谧与张力。 4. 公元208年·赤壁献策 画面:诸葛亮(27岁)身着谋士服饰,在帐中与孙权、周瑜等人商议,身后是赤壁战场的火光(远景虚化),展现其“舌战群儒、联吴抗曹”的谋略时刻。 5. 公元211年·辅佐入蜀 画面:诸葛亮(30岁)身披铠甲,与刘备军队一同入蜀,背景是蜀地的山峦与关隘,凸显入蜀战役的壮阔与艰辛。 6. 公元221年·官拜丞相 画面:诸葛亮(40岁)身着蜀汉丞相官服,立于成都皇宫大殿内,神情庄重,背景是蜀汉朝堂的威严布局,彰显其辅佐刘备称帝后的权柄与担当。 7. 公元223年·白帝城托孤 画面:诸葛亮(42岁)在白帝城,跪于刘备榻前,神情凝重。背景是白帝城的殿宇,氛围肃穆,体现“受托孤、辅幼主”的忠诚与使命。 8. 公元225年·南征孟获 画面:诸葛亮(44岁)身着戎装,在南中(今云南一带)的山林间,与孟获军队对峙,背景是南中特色的地貌与部落建筑,展现平定南蛮的军事场景。 9. 公元228年·首次北伐 画面:诸葛亮(47岁)在祁山军营中,手持令旗,目光坚毅。背景是祁山的营寨与北方的苍凉地貌,凸显北伐的雄心与战事的紧张。 10. 公元234年·病逝五丈原 画面:晚年诸葛亮(53岁)病卧于五丈原军营帐中,神情疲惫却仍握书卷,帐外是渭水的景色与军营的剪影,营造出“出师未捷身先死”的悲壮与落幕感。 #诸葛亮 #诸葛亮的一生 #Ai #ai创作 #上热搜
00:00 / 00: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00:00 / 03: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5: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
少年郎2周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汉族,琅琊阳都(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中国古代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战略家、发明家、文学家。诸葛亮早年随叔父诸葛玄到荆州,诸葛玄死后,诸葛亮躬耕于南阳。 刘备依附荆州刘表时三顾茅庐,诸葛亮向刘备提出占据荆州、益州,联合孙权共同对抗曹操的《隆中对》,刘备根据诸葛亮的策略,成功占领荆州、益州之地,与孙权、曹操形成三足鼎立之势。章武元年(221年),刘备称帝,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刘备伐吴于夷陵之战失败后,刘备于永安托孤于诸葛亮。刘禅继位后,封诸葛亮为武乡侯,领益州牧。诸葛亮勤勉谨慎,大小政事必亲自处理,赏罚严明;与东吴联盟,改善和西南各族的关系;实行屯田政策,加强战备。诸葛亮前后五次北伐中原,但未能实现兴复汉室的目标。终因积劳成疾,于建兴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陕西省宝鸡市岐山境内),享年五十四岁。后主刘禅追谥为忠武侯,后世常以“武侯”尊称。东晋桓温追封为“武兴王”。 诸葛亮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并改造连弩,叫作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历史 #历史人物 #历史故事 #涨知识 #热门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4: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
蜀汉(221年-263年)是三国时期的重要割据政权,由刘备建立,国号“汉”,后世为区分于西汉、东汉,多称其为“蜀汉”或“季汉”。其国祚四十三年,共历二世二帝,最终被曹魏所灭。 建立背景与过程 东汉末年,政治腐败,黄巾起义爆发,刘备在镇压起义中崭露头角。他虽自称汉室宗亲,但早年生活困苦,以织席贩履为业。在诸侯混战中,刘备辗转依附于公孙瓒、陶谦、曹操等人,始终未能稳固立足。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出诸葛亮,诸葛亮提出“隆中对”战略,规划先占荆州、再取益州,以形成鼎足之势。赤壁之战后,刘备逐步占据荆州、益州,并于公元221年在成都称帝,正式建立蜀汉。 疆域与鼎盛时期 蜀汉疆域北至武都、汉中,东抵巫峡,南包云、贵,西达缅甸东部。鼎盛时期曾占据荆州、益州,但关羽失荆州(219年)和刘备夷陵之战(222年)后,国力大损。诸葛亮执政后,通过南征平定叛乱,稳固了西南统治,并从中获取资源,使蜀汉一度恢复强盛。 政治、经济与文化 诸葛亮推行法治,重视农业,发展水利,促进南中地区开发,使经济得以恢复。文化上,蜀汉涌现出如诸葛亮、陈寿等杰出人物,留下《出师表》《三国志》等文化遗产。外交上,诸葛亮派邓芝出使东吴,重修盟约,形成“联吴抗曹”格局。 衰落与灭亡 诸葛亮死后,蜀汉逐渐衰落。尽管姜维多次北伐,但未能改变弱势。公元263年,曹魏大将邓艾偷渡阴平,直取成都,后主刘禅投降,蜀汉灭亡。 蜀汉虽存在时间较短,但在刘备、诸葛亮等人领导下,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显著成就,成为三国历史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13: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1: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1: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63
00:00 / 02: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3: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