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节#寒衣寄思,遥念吾母 霜风染白了阶前草,寒衣节的炊烟裹着纸钱的余温,漫过记忆的田垄。我折一纸寒衣,细细叠好,仿佛还能触到母亲当年灯下缝补的针脚——那针脚里藏着月光,藏着冬夜的暖,藏着“九月授衣”时,她怕我挨冻的牵挂。 还记得幼时寒夜,她坐在孤窗下,机梭轧轧织到深夜,棉线在指间辗转,织就的不仅是御寒的衣物,更是裹着烟火气的岁月安稳。她会把暖粥熬得滚烫,把补丁缀得平整,会在我读书至星沉时,默默添一盏灯油,让光晕漫过书桌,也漫过我年少的梦乡。如今炊雾已散,机声渐远,唯有荒园的萧瑟如她鬓边的霜雪,风过柏梢,竟似她轻声唤我乳名的温柔。 焚衣于阶前,纸蝶纷飞如絮,化作跨越阴阳的信使。我知道这素缕成灰,终究递不到泉台,却仍愿这烟火的余温,能暖透另一个世界的寒。母亲一生勤俭善良,用操劳撑起整个家,如今我虽已能独当一面,却再也寻不到那个灯下等我归、把寒衣焐热了再递到我手中的人。“蓼莪刻骨,空余陟屺长嗟”,这份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在每一个寒衣节的霜晨,愈发清晰刻骨。 风卷冥烬,落成漫天思念。愿这寒衣能捎去我的牵挂,愿母亲在那边无病无寒,安然自在。而她教我的善良与坚韧,早已化作我生命里的暖衣,护我走过岁岁寒凉,岁岁安康。
00:00 / 01: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寒衣节思双亲 岁在乙巳,时届寒衣。霜风初劲,木叶尽凋,天地肃然,气转凄清。是日也,人皆焚衣寄远,以慰先灵,谓之“送寒衣”。余独坐空庭,对残菊而望孤云,追思怙恃之音容,怅流光之迅迈,不觉潸然出涕。 忆昔严父慈母,躬耕陇亩,勤俭持家。父性刚毅,教子以严,每训诫吾辈,虽厉语而含慈心;母性温良,抚育诸孤,夜织寒衣,晨炊粥饭,手足胼胝而未尝告劳,鬓发星星而犹为营营。家中虽贫,而礼不废,教不辍。每至岁寒,母必检箱箧,为子女添衣,常曰:“身暖则心安,体健则亲欢。”今罗衣尚在笥,而慈颜已隔世,言念及此,五内如割。 吾少时不知珍重,或任性而违亲意,或远游而旷定省。及至成年,欲养二亲,而亲不待。每读“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未尝不椎心泣血。今值寒衣之节,焚纸成灰,遥寄冥途。虽知阴阳永隔,形神异域,然一瓣心香,或可通于幽冥。 乃设素馔,焚香再拜,祝曰:“父母在天,魂魄安宁。儿今无恙,家道粗安。惟愿泉台冷暖,自有神明护持;冥路风霜,不劳亲自经行。此生难报深恩,唯有存善念、守清节,以光门楣,庶几慰尔灵爽。” 风动庭柯,簌簌若闻咳笑;烛摇素壁,依稀如见仪型。呜呼!人生百行,孝为之本。奈何亲在时,菽水承欢之日短;今虽追远,陟岵兴怀之思长。 霜风瑟瑟送寒衣, 纸烬灰飞念未违。 欲寄深情归杳渺, 空庭独对暮云归。 谨以寸心,书此遥忆。伏惟尚飨。
00:00 / 00: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
00:00 / 04: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7
寒衣寄暖,念母绵长 霜风渐紧,叶落成霜,十月初一的寒衣节,携着清冽的凉意悄然而至。我折了纸衣,焚了清香,让袅袅青烟载着思念,飘向天堂的妈妈。 总记得儿时的寒衣节,妈妈从不会让我觉得冷。她会提前把旧年的棉衣拆洗干净,再絮进新弹的棉花,坐在洒满阳光的窗下,戴着磨得发亮的顶针,一针一线细细缝制。线脚走得匀匀实实,像她绵延不绝的牵挂,“针脚密一寸,暖意多一分”,她低头穿针时,鬓角的碎发落在眉眼间,温柔得像春日的风。那时的我总在一旁捣乱,扯着布料问东问西,她从不恼,只是笑着拍开我的手,把缝好的棉袄往我身上一裹,暖意在肌肤上蔓延开来,连带着心都变得滚烫。 如今,我也学着妈妈的样子,叠好纸衣,燃起香火,却再也没人在我耳边念叨“天冷加衣”,再也没人把我的衣角掖了又掖。焚衣的火焰忽明忽暗,青烟袅袅升空,恍惚间竟觉得那跳动的火光,是妈妈隔着阴阳传来的温度。我仿佛又看到您站在老家村口,穿着那件蓝色的棉袄,笑着朝我招手,风拂起您的衣角,也拂动了我心底最柔软的牵挂。 妈妈,这纸糊的寒衣或许简陋,却裹着我满腔的惦念。愿它能跨越山川湖海,穿越阴阳阻隔,为您添一份暖意,挡一阵寒风。愿天堂没有风霜雨雪,没有劳碌奔波,您永远披着暖阳,枕着安稳,一如您生前那般从容温婉。 您的爱,早已像那些细密的针脚,缝进了我的生命里,陪着我走过无数个寒来暑往。每逢霜起,每逢衣添,我总会想起您,想起那件裹着阳光与牵挂的棉袄,想起您温柔的叮咛。这份思念,不会随岁月褪色,只会在每一个寒衣节,愈发绵长深厚。
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
00:00 / 05:0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騎士-6天前
《秋祭》 霜风卷着银杏叶,在青石板路上铺就一层碎金,也吹凉了檐下悬挂的纸灯。农历十月一,寒衣节至,这被风浸染的秋日,本是万物收束的时节,却因一场跨越阴阳的祭奠,多了几分温热的念想。 老家的秋祭,总在晨光未晞时便开始筹备。母亲将早已备好的彩纸裁成衣袍模样,红纸剪领口,黄纸做衣襟,绿纸镶袖口,指尖翻飞间,一件件“寒衣”便叠得整整齐齐。父亲则在庭院里支起小桌,摆上刚蒸好的黏豆包、自家酿的米酒,还有一盘金黄的炒花生——那是祖父生前最爱的吃食。香炉里插上三炷香,青烟袅袅升起,缠绕着檐角的蛛网,也牵起记忆里的旧时光。 去往老坟的路,要穿过一片浩荡的芦苇荡。霜露还凝在苇叶上,踩在落叶铺就的小径上沙沙作响,像是先人的低语在耳畔轻唤。田埂边的野菊开得正盛,白的、黄的,星星点点缀在枯草间,母亲随手摘了几朵,别在衣襟上。“你爷爷当年总在这芦苇荡边放牛,说风吹芦花的样子,像极了老家的云。”她轻声说着,指尖抚过身旁一人多高的苇秆,苍绿的秆叶已染上秋霜的浅黄,顶端的芦花却白得透亮,蓬松如絮。 风掠过芦苇荡时,整片苇丛便起了起伏伏的浪。雪白的芦花漫天飞扬,像撕碎的月光,又像故人流转的目光,缠缠绵绵地拂过脸颊,带着秋日特有的清冽气息。阳光穿过苇叶的缝隙,在地上投下斑驳的光影,恍惚间竟看见祖父的身影——他穿着粗布褂子,坐在苇丛边的石头上,手里捻着芦花,眉眼间是化不开的温和。母亲伸手拂去碑上的尘土,指尖抚过那行早已刻进心底的名字,芦花落在她的发间,像一层薄薄的霜。这芦苇荡的每一寸土地,都藏着旧时光的痕迹,是故人与尘世最后的牵连。 焚纸的青烟在旷野里升腾,与飞扬的芦花缠绕在一起,化作一团团淡灰色的云。母亲将叠好的寒衣投入火中,嘴里喃喃着:“天凉了,添件衣裳,别冻着。”火焰舔舐着纸张,化作灰烬随风飘散,混在芦花里,仿佛真能穿越幽冥,送到先人的手中。我站在一旁,看着跳动的火光映红母亲的脸颊,她眼角的皱纹里,藏着思念,也藏着安然。父亲点燃鞭炮,噼啪声打破了旷野的寂静,惊起几只麻雀,却也让这肃穆的祭奠多了几分人间的烟火气。 秋祭,祭的是逝者,念的是亲情。那些曾经朝夕相处的时光,那些来不及说出口的牵挂,那些藏在岁月深处的温暖,都在这秋日的祭奠里缓缓流淌。寒衣虽薄,却裹着生者的惦念;香火虽微,却连着阴阳的眷恋。它不像清明那般细雨纷飞、哀思缠绵,也不似中元那般神秘悠远#秋祭#寒衣节
00:00 / 04: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