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临高师范北楼与中楼最后的守望 文澜江畔,北楼与中楼静默相依,如一对阅尽沧桑的姐妹。曾经青春的脚步踏遍此处,如今残阳斜照,碎影斑驳。锈锁垂挂于破门之上,似合拢了时光的唇齿;窗棂剥落,袒露岁月风霜啃噬的筋骨。北楼静穆,中楼温婉,它们并肩而立,构成临高师范旧校址最坚韧的轮廓,可是这轮廓即将被推倒,轰然散入风烟。 我沿着空荡的走廊深入,脚步声在四壁间回荡,仿佛撞响记忆的编钟。楼梯处尽是灰尘散落,静静聆听又似回响着当年稚气又隐秘的心事?长满青苔的铸铁水龙头哑然垂首,可曾记得无数个清晨傍晚,水流哗然,映照过多少年轻面庞上飞溅的水珠与嬉闹?某扇半朽的绿漆木门上,模糊刻痕似字非字,那是谁在离去前匆匆刻下的青春印记?每块斑驳的墙皮,每道龟裂的地缝,都是岁月无意间遗落的信物,无声地牵扯着沉睡于此的旧日时光。 这里曾是一个完整而鲜活的小世界。三楼那扇朝西的窗户,当年是否总在黄昏映照下,透出少年们伏案苦读或偷闲遐想的剪影?宿舍楼前坑洼的水泥地坪,是简易却无比沸腾的篮球场。哨声尖锐划破黄昏,当年的少年们追逐拼抢,篮球撞击地面的节奏,与心跳、与场边助威的呐喊共振成青春最激越的鼓点。此刻,唯余荒草蔓生,覆盖了旧日的边界线。夜幕沉沉,学生会干部们那声穿透寂静的呼喊:“北楼304、中楼415请关灯!”曾从一楼扶摇直上,是每晚必不可缺的休止符。那声音曾让多少颗意犹未尽的心不甘地沉入黑暗?如今只有穿堂而过的风,在空旷的楼道里徒劳地模仿着那悠长的余音。 二十多年前光阴如文澜江水奔流不息。这“铁打的宿舍”迎来又送走了一茬茬“流水的学生”。她们曾以宽厚臂膀拥抱初来学子稚嫩的憧憬与不安;以无声的窗扉,收纳了少年数不清的欢笑、愁绪、秘密与泪水;最终,又默默目送着羽翼渐丰的身影奔向各自的讲台。而属于宿舍自身的故事呢?那些曾在此停驻过的鲜活生命,他们留下的温度、声响、气息,又如同尘埃,静静沉淀在每一道缝隙里,却已无人细数,无人问津了。 教育局的标识牌仍挂在楼外,记录着它近十年作为办公场所的临时身份,然而时光的侵蚀终究不可逆。墙体裂缝如无声的叹息,梁柱的筋骨在风雨中渐渐松垮,危楼之名已成定局。办公人员陆续迁往艺术楼,留下这两幢旧楼在文澜江畔摇摇欲坠,倔强地挺立成往昔最后的坐标。 我是讲好临高故事,关注我,带你了解更多临高故事!
00:00 / 04: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4: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6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9
00:00 / 01:5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4
#原临高县乡村师范学校 临高第一中学坐落于挺拔滴翠的高山岭下,风光旖旎的文澜江滨,创办于1931年5月3日,至今已有92个春秋,其前身是“临高县乡村师范学校”,1958年开始招收高中生,上世纪80年代后期改名为临高中学。 据史料记载:临高建县于隋朝,立校始于宋朝,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由于生产力的東缚,又地处边远,穷乡僻壤,临高教育经历了曲折、停滞、缓慢的过程。 新中国成立以后,才进入了飞跃式的发展时期,1949 年春,临高县第一初级中学在加来创建,招收新生两个班100人;同年秋,临高县第二初级中学在新盈创建,招收新生两个班100 多人。1949 年冬,全县共有初中(包简师,即临中)三所,11 个班,学生 545人,小学99间,316个班,学生 6244人。 临高教育在80年代是最辉煌的,学风蔚然,人才济济,诸多外县(如澄迈、儋州等地)的高三复读生,均毅然决然选择临高中学就读,所以,那时候上临中读书是靠顽强拼搏,真才实学的。 2011年县委县政府把原临高师范学校并入临高中学,2014年再次把原临高县实验小学校区并入临高中学,校园面积由原来的117亩扩大到220亩。自临高列入贫困县后,才有了诸多机会让临中学子被清华、北大录取,生逢其时,要感恩遇上了好时代! 我本是一名教师,工作之余,把宣传临高教育故事作为一种价值所向,行而不辍,让每位临高人能知道自己所读学校的前世今生,何尝不是一件好事,文案所整,若有遗漏,敬请补充! #阿高文案·临城·20231118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0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51
#梦回临师 因临高县教育局要举办教师篮球比赛,我与一小的同事前往临高中学篮球场训练,每次踏入临中如归母校临师,目睹旧景,感慨万千,长夜漫漫里,母校频来入梦。 临师熟悉的校园永远镌刻心中,文化长廊、艺术楼、体育馆、操场、食堂、中楼、南楼、北楼、综合楼、图书楼、科学馆、假山、读书亭、葡萄架、师生宿舍区等,一草一木,一砖一瓦,目之所及,皆是回忆!中师三年的磨砺,造就了一批批勇赴教育基层岗位人民教师,他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心怀梦想,扎根农村,抛头颅洒热血,身如蜡烛,甘为人梯,守清贫育英才! 临师建于1931年,初名临高县乡村师范学校,第一任校长是曾任临高县县长的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生王良弼先生。临师经1次合并,2次改办,3次搬迁,5易其名。1951年迁至现址,1956年更名为广东临高师范学校,1988年海南建省后易名为海南临高师范学校,2001年我临师毕业,母校在2005年6月合并到琼台师范,2006年开始陆续搬迁,2008年搬迁完毕。 从此,临高再无临师!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时代诞生了临师,临师也顺应了时代,使命即达无怨青春,临师不负时代! 母校已不再,世间万物,没有亘古不变,前辈们前赴后继,我们薪火相传,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责任,临师虽不在,但临师精神永继,你我皆是火炬! 愿临师今夜再入我梦,躬耕杏坛,桃李芬芳! #阿高·碎片感言·壬寅年腊月十八凌晨
00:00 / 01: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0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3
00:00 / 00: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2
00:00 / 02: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
00:00 / 01: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7
00:00 / 09: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