瓜奈利1744欧莱布 #小提琴#演奏 传奇名琴:欧莱布(Ole Bull)1744 小提琴 @大钦钦 如果你对小提琴有所了解,一定听过 “瓜奈利” 这个如雷贯耳的名字。而欧莱布 1744,正是这位意大利制琴大师耶稣・瓜奈利(Giuseppe Guarneri del Gesù)在 1744 年留下的经典之作,堪称小提琴界的 “国宝级珍品”。 一、大师的 “晚年遗作”,出身自带传奇 这把琴诞生在意大利克雷莫纳 —— 世界制琴业的 “圣地”,出自制琴大师瓜奈利的晚年之手。1744 年是瓜奈利生命的最后一年,他一生大概制作了 150 把小提琴,这把琴便是其中极具代表性的一件,甚至被称为 “瓜奈利的遗作”。 虽然此时的瓜奈利身体已经衰弱,制作时的刀斧痕迹比早年作品更粗犷,琴头设计看起来有些特别,F 孔也不对称,但就像毕加索的晚期画作一样,这种随性反而成就了独特的风格。而且得益于家族资源,他能用上火力十足的优质木材,让琴的音质达到了巅峰水准。要知道,瓜奈利的琴可是能和另一制琴大师斯特拉迪瓦里的作品并肩的顶级存在。 二、以 “提琴巨人” 命名,见证百年传奇 这把琴的名字 “欧莱布”,来自挪威著名小提琴家奥勒・布尔(Ole Bull)。这位音乐家身材高大,不仅擅长古典音乐,还爱演奏北欧民族音乐,而这把琴的音色刚好能满足他的音乐追求。 1836 年布尔在伦敦成名后,特意买下了这把琴,带着它走遍世界巡回演出,这把琴也因此成了他最珍贵的乐器。后来,美国著名演奏家奥古斯丁(Augustin Hadelich)也用过它,这位演奏家的名气可不比约书亚・贝尔小哦。 三、“慢热” 的低音王者,藏着独特设计 初看这把琴,你会发现它有点 “与众不同”:背板厚度超过 6 毫米,比普通小提琴厚不少,甚至接近大提琴的背板;琴体偏大,声孔也更长。这些设计直接造就了它的独特音色 —— 偏向低沉浑厚,听起来很接近中提琴,拉奏巴赫、布鲁赫这类曲目时特别有味道。 不过这把琴有点 “慢热”:刚上手演奏时会觉得有点费力,得用较重的琴弓和张力大的粗琴弦,而且要先 “热身” 十到二十分钟,声音才会慢慢变得醇厚动听。就像好茶需要慢慢品,驾驭它也需要多一点耐心,但一旦找到感觉,它的音质会让人彻底沦陷。
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0
齐默尔曼演奏拉赫马尼诺夫小提琴改编曲 当世技术最全面的德国小提琴家,你听过他的现场吗? 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1965年2月27日出生于德国的杜伊斯堡,五岁开始拉小提琴,10岁与乐团一起表演第一场音乐会。 他先后师从瓦莱里·格拉多夫、萨什科·高里洛夫和赫尔曼·克雷伯斯,自1983年完成学业以来,一直与世界上许多主要乐团和指挥家一起演出。他合作过的乐团及指挥家包括波士顿交响乐团和指挥家帕沃·贝里隆德、华盛顿国家交响乐团和指挥家伦纳德·斯拉特金、芝加哥交响乐团和指挥家曼弗雷德·霍内克、柏林爱乐乐团和指挥家伯纳德·海廷克、爱乐乐团和指挥家沃尔夫冈·萨瓦利什、巴伐利亚广播交响乐团和指挥家马里斯·扬松斯。 从2001年到2015年,齐默尔曼使用1711年的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被称为“因奇金女士”(Lady Inchiquin),以前由弗里茨·克莱斯勒(Fritz Kreisler)演奏。这把小提琴由总部位于杜塞尔多夫的WestLB AG银行借给齐默尔曼,但由于该银行破产,银行的合法继承人波蒂戈恩金融服务于2015年2月在借贷合同终止时,小提琴被收回。 2016年1月,齐默尔曼借用了1727年的“杜邦将军”斯特拉迪瓦里,最初为期两年。它曾由著名的比利时演奏家阿图尔·格鲁米欧拥有。该乐器现由企业家和业余小提琴家喻恒先生拥有,他于2015年2月通过纽约的稀有小提琴以未披露的金额购买了它——使这把小提琴成为中国大陆第一个私人拥有的斯特拉迪瓦里。 2016年7月,齐默尔曼重新拥有1711年,弗里茨·克莱斯勒演奏过的“因奇金女士”斯特拉迪瓦里。本视频即为齐默尔曼用 “因奇金女士”在2018年的一场柏林爱乐大厅音乐会中演奏了“安可曲“——恩斯特·施利法克改编的拉赫玛尼诺夫G小调前奏曲。弗里茨·克莱斯勒是拉赫玛尼诺夫的挚友和同事。这段精彩的演奏,完成了又一个完美的连接与轮回。 #音乐之友#乐响视界#雪枫音乐会#弗兰克·彼得·齐默尔曼#拉赫马尼诺夫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一起来欣赏圣桑的绝美小提琴名曲! . 《引子与回旋随想曲》是法国作曲家圣-桑为西班牙小提琴大师萨拉萨蒂所作。1865年由圣-桑指挥,萨拉萨蒂独奏的首演大获成功,从此这首作品受到了全世界小提琴演奏者的热烈欢迎。 圣-桑是法国民族乐派的代表人物,zui著名的作品为《动物狂欢节》中的《天鹅》。此外他涉猎多种音乐体裁,在作曲、演奏和教学上都对法国音乐有重要贡献。萨拉萨蒂是极富盛名的小提琴家,也是一位出色的作曲家,代表作《流浪者之歌》。此次合作是法国与西班牙乐坛的一次融合,圣-桑在该作品中融入了明显的西班牙元素,同时具有忧愁和洒脱的特点,与《流浪者之歌》异曲同工。 顾名思义,这首作品分为引子和回旋曲两部分。引子中小提琴的旋律在弦乐拨奏的衬托下缓缓唱出,具有典型的西班牙风格,略显忧愁、自由随性,十分引人入圣。随后,音乐在迅速的琶音段落和颤音之后进入回旋曲部分。小提琴在高音区奏出活跃的回旋主题,乐队的伴奏富有节奏感。切分节奏贯穿了主题,体现西班牙风格的前倚音也始终出现。乐曲中的音区、强弱、技巧类型均变换频繁,十分炫技。 此视频的演奏者是荷兰著名美女小提琴家珍妮·杨森,杨森是一位勇于打破传统,以全新的方法诠释经典曲目的小提琴家,她的演奏直抒胸臆,充满激情而又优美华丽,为乐迷们带来了听觉与视觉的双重享受! 视频来源:YouTube @villalobosfandc #古典音乐 #小提琴 #圣桑 #每日音乐推荐 #小提琴家
00:00 / 03: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
飞扬6号8月前
《贝多芬小提琴奏鸣曲》梅纽因&肯普夫 1916年4月22日生于美国纽约的耶胡迪·梅纽因(YehudiMenuhin)被认为是20世纪音乐史上“罕见的神童”。他7岁因出色地演奏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而震惊乐坛。后来得到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的指点。埃尔加称赞梅纽因“是我见到的最了不起的音乐人才”。这位少年奇才从未上过正规学校。13岁确立了巡回演奏大师的声誉。他在世界各地举行音乐会,都是由一位家庭教师陪伴左右。19岁那年,感到身心疲惫的梅纽因暂时离开了音乐舞台。但是18个月以后,这位年轻的音乐奇才又回到音乐舞台,并且越来越充满信心。此后,他的足迹遍布全球,给世人带来无穷的艺术享受。在漫长的演奏生涯中,梅纽因的曲目几乎囊括从古典到现代的所有小提琴曲目,被称为小提琴音乐“权威的诠释者”。 肯普夫(Wilhelm Kempff)是20世纪德国最有代表性的钢琴家之一,他的演奏富有哲理、严谨含蓄、细腻清晰、自然流畅。演奏曲目范围也很广,但他仍以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德奥乐派的作品为基本曲目。他录制的贝多芬钢琴奏鸣曲全集,被音乐界普遍认为是贝多芬作品演绎的典范。他与梅纽医的合作非常讲究度的把握,即不过分拘泥于乐谱,又不失严谨,两人对贝多芬的理解有诸多的相通之处,能体会到非常丰富的内涵。 该录音录制于1970年,此时,梅纽因50多岁,正值炉火纯青年代,而肯普夫则比梅纽因年长21岁,但是这也正是他历经磨砺后,声誉日隆的时期。他们俩的演奏体现了一种高度的平衡感和互相映衬的关系。《春天》奏鸣曲第二乐章中,小提琴持续的长音在稳健的钢琴伴奏音型的陪衬下,营造了一种深邃、静寂、充满冥想的意境;《克莱采》奏鸣曲第一乐章,在开始的一段叙事性的小提琴华彩乐段之后,小提琴与钢琴轮流呈现旋律,主题与副题交织在一起,逐渐进入高潮,构成一副热情洋溢的音画。这两个乐章是他们合奏的最精彩部分。 上世纪70年代的模拟录音技术已经很成熟,这款录音很真实地再现了梅纽因的小提琴发音特色--温暖、自然、通透、朴实。钢琴与小提琴很好地融合在一起,音量平衡,谁都不过分突出。模拟录音转换成数字格式之后,很完美地保留了原录音中的平衡感和乐器发音的本色
00:00 / 10: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温柔优美的小提琴慢乐章 勃拉姆斯的《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创作于1878年,是勃拉姆斯一生中唯一一部小提琴协奏曲,与贝多芬、门德尔松的小提琴协奏曲并称为德国三大小提琴协奏曲。 这部作品最显著的特点是它的“交响性”。乐队与独奏小提琴共同构建出一个宏大而深邃的音乐世界。在这部协奏曲中,你能听到英雄般的豪情、田园式的安宁以及 深沉的忧郁,所有这些情感都被置于严谨的奏鸣曲式框架内,形成了独特的张力与美感。全曲三个乐章,第一乐章宏大严谨,有如一部完整的交响乐;第三乐章热烈辉煌;这里分享的是第二乐章(略去了开始双簧管优美的田园牧歌式主题呈现部分)。这是一个非常抒情的慢板乐章,它也许是勃拉姆斯内心世界最深邃、最温柔的流露。乐章的开始极为特别,不是由小提琴,而是由乐队中的双簧管奏出主要主题。这是一支悠长、甜美而略带乡愁的旋律,在宁静的弦乐伴奏下如歌般地流淌,宁静、崇高,带有一种“田园牧歌”般的意境,但又渗透着勃拉姆斯特有的、秋日般的忧郁与温暖。当双簧管的吟唱结束后,独奏小提琴悄然进入。以极为装饰性、自由即兴的方式对主题进行变奏和发展。音乐在这里变得无比私密和内省,仿佛是灵魂的独白。这个乐章的旋律是勃拉姆斯最伟大的灵感闪现之一,其优美与深刻足以与任何一首经典的浪漫主义音乐相媲美。通过乐章的旋律,我们可以联想到许多个人情感,但这个乐章本身体现了音乐纯粹而极致的美。它不仅是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的情感核心,也是整个古典音乐文献中最优美最动人的慢乐章之一。本视频小提琴演奏者伊扎克·帕尔曼,1945 年出生于以色列,是当代最优秀的小提琴演奏家之一。他曾两次演奏录制勃拉姆斯小提琴协奏曲,第一次与意大利著名指挥家朱里尼和芝加哥交响乐团合作,录制发行于1977年,是帕尔曼最经典的演绎之一,曾获第21届格莱美奖,遗憾的是这次演奏没有视频留存;第二次即本视频的演奏,亦是堪称经典的演绎。#音乐 #古典音乐#小提琴
00:00 / 06:4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
#经典小提琴曲 这把可能是 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或称“海豚”#斯特拉迪瓦里 小提琴。 #德彪西 《亚麻色头发的女孩 》萨拉萨蒂《流浪者之歌》—— 诹访内晶子 《#诹访内晶子 与名琴 》#笑看白云 著名的琴商Hill家族曾经对现存的斯特拉迪瓦里有详细的研究及记载并且也经手过非常多的意大利名琴,他们在斯特拉迪瓦里中选出3把代表作,分别是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与Alard Stradivari (1715)名琴,还有Stradivari生前最钟爱的Messiah Stradivari (1716)名琴。 其中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由于琴的背板线条与花纹让过去此琴拥有的主人George Hart联想起海豚,所以这把琴之后就以Dolphin Stradivari闻名!此琴过去曾由小提琴巨匠约瑟夫·约阿希姆演奏过,几经转手在1950年来到琴商Hill家族手中,同年由小提琴家海飞兹买下。海飞兹一直拥有这把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至1965年,这段其间海飞兹仍以演奏Guarneri del Gesù ex-David 名琴为主,但他的琴盒中也时常带着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一起巡回演奏! 1965年之后这把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被著名收藏家Wurlitzer买走,一直到2000年才由日本Nippon Music Foundation收购。经过几位审核者严格评选,这基金会将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在2001年交给日本美女小提琴家诹访内晶子,之后诹访内晶子便用此琴演奏与录音。 2003年诹访内晶子Complete Best intermezzo 专辑中有收录一段DVD,其中有诹访内晶子用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拉奏巴哈无伴奏的片段,从中可以听到Dolphin Stradivari (1714)名琴的琴音宏亮集中,泛音极美!这把名琴的表现与Stradivari(1713) ex-Gibson,Huberman名琴非常相似,而且琴音的穿透力与爆发力可说不分上下
00:00 / 1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