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
定位符号=#定位理论+#超级符号?90%的人都理解错了。你是不是也以为,定位符号=“定位理论”+“超级符号”?  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但这其实是一个典型的误解。真相是:这两者从设计逻辑上就完全不同。  它们带来的结果,自然也不一样。什么是真正的“定位符号”?它并不只是一个视觉标志。  而是把品牌的“购买理由”,浓缩成一个符号。  比如“三圈生料带”的“3”。  它直接告诉你:缠绕三圈,防漏更可靠。  符号本身,就在说话。 那“超级符号”又是什么?它擅长的是“借力”。借助我们熟悉的母体文化,拉近你和品牌的距离。  但它往往不直接传递“为什么要买”。  就像某个酱油品牌的“绿格子符号”,  它让你想到餐桌,却没有说出“晒足180天”的理由。  结果?品牌只好在瓶脖上补一张晒场图。  绕了一大圈,符号和概念还是脱节的。符号不直接说清购买理由,再熟悉也只是“装饰”。超级符号更易吸睛?有人说超级符号更容易吸引人的注意力。  不对。  真正能抓住眼球的,是“大”。  只要符号足够大、足够突出,哪怕你在展会的角落,  也能让人一眼看见、主动靠近。不信?  看看“三圈”的案例:  他们在展会中位置偏僻, 却因为一个巨大的“3”,  吸引了一波又一波的人流。  而旁边的展位,始终冷冷清清。 所以,超级符号真的和定位理论有关吗?答案是否定的。 尽管在超级符号的论述中,  你常会看到“定位”的影子,  但它们的出发点和目标, 其实南辕北辙。如果你也曾混淆这两者, 现在,是时候重新理解了。
00:00 / 02: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11
00:00 / 10: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