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 张家界地貌 这不是《阿凡达》里的哈利路亚山,这是真实存在的地球奇迹——中国湖南张家界。这三千多根“石棍”,是如何插在大地之上的? 它的诞生,是一场跨越亿年的“地质马拉松”。简单来说,分三步: 第一步:【海洋沉积形成沉积层】 3亿多年前,这里是深海,堆积了巨厚的石英砂岩。这是“原料”。 需要说明的是,张家界地区海洋沉积石英砂岩后经历抬升成陆,石英砂岩经历长时间的外力侵蚀后,当地又下沉为海洋,此阶段沉积石灰岩。最终形成石英砂岩上覆石灰岩的厚厚沉积层。这也是为什么湖南张家界地区会同时存在张家界地貌和喀斯特地貌的原因。 第二步:【抬升成陆形成夷平面】 大地构造运动,像一只巨手将这片海洋抬出水面,岩层被拉扯出无数垂直裂缝。这是“蓝图”。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地壳保持稳定,外力的风化侵蚀削高填低,使沉积层表面形成夷平面。 第三步:【精雕细琢出石柱】 最后,流水和风化这位最伟大的雕刻师,沿着垂直裂缝持续工作,带走松软的部分,使夷平面被切割为方山。方山继续被流水切割崩塌,成为石墙。石墙形成后,沿着其他裂隙继续崩塌,形成了底部相连,顶部分离的峰丛。峰丛继续沿着不同方向的垂直裂隙崩塌,保留下最坚硬的石柱,即峰林。峰林如果继续被侵蚀,直到基座被剥蚀切穿,柱体纷纷倒塌,只剩下若干孤立的峰柱,即残林地貌。 因此,张家界地貌成了世界公认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的命名地。它的特点是:顶平、身陡、麓缓。就像一根根顶天立地的巨柱,而非圆锥形的山。 这里不仅是地质奇观,更是巨大的生态宝库和人类文化的家园。云雾、霞光、绿植,为这片石峰注入了灵魂。所以,当我们站在张家界面前,看到的不仅是风景,更是一部阅读了亿年的“地质天书”。它是时间、水和大地力量共同谱写的史诗。#高考地理 #地理 #地理知识 #张家界地貌 #地理科普
00:00 / 02: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2
张家界莓茶产业究竟如何? 了不起的张家界人近日特邀张家界莓茶协会会长、张家界应用植物研究所副所长、张家界茅岩莓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叶女士做客演播室,让她谈一谈张家界莓茶的起源、发展、现状和未来。李叶说她是“莓二代”,因为她父亲李新秋是茅岩莓创始人,也是张家界莓茶的创始人,她现在接管茅岩莓的经营,所以就是正经八百的“莓二代”。李叶的装束素洁,谈吐风雅,知识渊博,气度不凡。我不说,没多少人知道她的实际年龄,那也就干脆不说了。跟李叶谈起张家界的莓茶,尤其是她父亲当年的创业史,我能从她看似平淡的语气中看出她对父亲的崇敬。确实,我是二十多年前就认识了茅岩莓李新秋老董事长,并且一直保持着交往,虽然没有李叶对他了解得多,但多少还是知道一些茅岩莓在那个不为张家界旅游主流市场所接受,而他四处开拓打拼的艰难。当年与他同时期起家的还有几个农业产业老品牌,大都没有挺过来,茅岩莓能坚持到今天,是李新秋的不懈努力和坚韧不拔得来的结果,今天的茅岩莓依然还是张家界莓茶地域品牌中的佼佼者,而且在原来的基础上,销售额翻了五倍,这也得利于从大都市返乡接班的李叶,先进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模式。张家界的莓茶产业看似风生水起,实则也是危机四伏,不但要面临着周边市州的市场竞争,还要面对本市相关企业及茶农之间白热化的内卷式竞争,稍有不慎,张家界莓茶极有可能就会成为一个质量参差不齐,价格市场稀乱的乱品牌。如何应对,如何规范,是体现当地政府高智慧管理理念的试金石。只有将张家界莓茶产业做大做强,才能成为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龙头,才能摆脱我们过度依赖旅游产业的发展路径。关于这些问题,我们来听一听李叶的看法!#涨知识 #上热搜 #正能量 #旅游#知识分享
00:00 / 28: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8
00:00 / 04:0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