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00:00 / 01: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1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2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5:2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红楼梦》第三十二回(6)“你放心”与“我爱你” 在人类情感的语汇里,“我爱你”无疑是最具普世性的宣言。它热烈、直白,承载着所有初萌爱意的悸动与最终结合的誓言。然而,在《红楼梦》那场以血泪书写的旷世绝恋中,贾宝玉对林黛玉说出的,不是山盟海誓的“我爱你”,而是一句看似平淡却石破天惊的——“你放心”。这短短三个字,如同一个深邃的情感密码,解锁了一种更为深刻的婚恋境界。 “我爱你”的核心在于我,它讲述的是爱者内心的澎湃激情,是一种指向对方的给予。这份给予固然珍贵,但有时它也可能是一种未曾察觉的自我满足。“你放心”,其核心在于你。它的动人之处,在于说话者完全洞悉了对方内心深处那份隐秘的不安。林黛玉的不放心,源于孤女的身世、对金玉良缘的恐惧以及对爱情未来不确定性的焦虑。这种不安,侵蚀着她的健康,构成了她悲剧的底色。宝玉的这句“你放心”,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成为一剂直抵病根的良药。这是一种将对方的灵魂从煎熬中托举起来的承诺。 “我爱你”像一团火焰,炽热而耀眼,但也可能随风摇曳,甚至熄灭。它承诺的是当下的热烈,却未必能担保未来的恒常。“你放心”则恰恰相反,它是对不确定性的终结。在宝黛的爱情里,最大的敌人不是不爱,而是外界的重重阻碍和由此产生的猜疑。当宝玉说出这三个字时,他承诺的是一种情感的确定性与稳定性。这意味着你不必再猜,不必再试,我的心意如磐石,无可转移。 “我爱你”有时可以是一句完成式的话语,说完之后,情感的宣泄便告一段落。它甚至可以是一种廉价的、无需后续代价的口头禅。但“你放心”是一个开始。这三个字的背后,连接着的是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宝玉知道,让黛玉放心,不仅仅在于此刻的表白,更在于未来他要用自己的整个行为去印证这个承诺。这是一份需要用一生去履行的契约,它将虚无的情感落实到了具体的生活与责任之中。 在当今这个情感愈发多变和速食的时代,“我爱你”或许依然是最流行的告白,但我们也比任何时候都更能理解“你放心”的珍贵。我们渴望的,不仅仅是一个爱我们的人,更是一个能让我们彻底感到“安心”的伴侣。“你放心”跳脱了风月与辞藻的窠臼,直抵人类在爱情中最深层的需求:被全然的理解、被坚定的选择、被安稳地守护。 它不仅是宝黛爱情的注脚,更是所有在爱中寻求归宿的灵魂,所能听到的最美回音。#文化 #读书 #红楼梦 #朗诵 #林黛玉
00:00 / 02: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4
《红楼梦》第十九回(2)得锦与夺锦​ 宁府邀请宝玉看戏,宝玉却惦记着书房的美人画,他的痴心是这美人太寂寞。不想来到书房后却发现茗烟正与一女孩行警幻所训之事,吓得宝玉赶紧制止。他见女孩吓呆,提醒她快跑,还追出去喊“你别怕,我是不告诉人的。”每次读到这段,都会因此接受贾宝玉所有的缺点。 贾宝玉问茗烟女孩子年龄,茗烟说“大不过十六七”。宝玉连叹女孩可怜。宝玉与茗烟对情的理解是天上地下。又问名字,茗烟说女孩的名字叫卍儿,这个字读音万,佛教中的解释是吉祥海云、吉祥喜旋。茗烟说“她母亲养她的时节做了个梦,梦见得了一匹锦,上面是五色富贵不断头卍字的花样。” 这里有己卯夹批:千奇百怪之想,所谓“牛溲马渤皆至乐也,鱼鸟昆虫皆妙文也”,天地间无一物不是妙物,无一物不可成文,但在人意舍取耳。此皆信手拈来随笔成趣,大游戏、大慧悟、大解脱之妙文也。” 批书人感叹作者妙笔,游戏间就是奇文。大慧悟、大解脱又是什么呢?这关乎“卍”的佛理,也关乎“锦”的寓意。 锦色光丽灿烂,是中国技术水平最高的织物,东晋时期首都建康设立专门管理织锦的官署——锦署,元、明、清时期成为皇家御用贡品。明末文人吴梅村曾这样描写“江南好,机杼夺天工,孔雀妆花云锦烂,冰蚕吐凤雾绡空,新样小团龙。”“锦”是绝对的高端定制,代表着富贵荣华。 《红楼梦》中第七十二回还有一个与锦有关的梦,是凤姐的梦,她说“说来也可笑,梦见一个人,虽然面善,却又不知名姓,找我。问他作什么,他说娘娘打发他来要一百匹锦。我问他是那一位娘娘,他说的又不是咱们家的娘娘。我就不肯给他,他就上来夺。正夺着,就醒了。” 卍儿母亲梦中得锦,王熙凤梦中被夺锦,一个“锦”前后呼应,暗示读者这一切富贵荣华不过是一场空欢、梦里锦年。 除了字面上的意义,还要再看看贾瑞镜子的另一面。 1627年,明与后金曾展开一场“宁锦大战”,明辽东巡抚袁崇焕率军击退后金大汗皇太极对锦州、宁远(今辽宁兴城)的围攻,史称“宁锦大捷”。1640年清帝皇太极围困锦州,1642年3月,祖大寿弹尽粮绝开城投降,锦州陷落,清取得“松锦之战”胜利。这也是明清之间最后的决战,此后明朝再也没有能力组织起对清军的有效反击。1644年,明亡。从天启年间开始,明朝在锦州投入大量人力物力,但经反复弃守,最终仍是满盘皆输。 原想富贵不断头,却不想半路被夺了锦,此“锦”仅是巧合吗?《红楼梦》中这样的巧合比比皆是。#文化#读书 #红楼梦 #朗诵 #卍儿
00:00 / 03: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26
00:00 / 01: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