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2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258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1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9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
00:00 / 00: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历经霜寒果更甜。每年的霜降后,立冬前,我和发小培青两家总会到定襄的东峪和原平的同川赏一次秋景。这个季节,柿叶是红的,梨叶也是红的。东峪的柿子树依山傍水,红遍沟崖。同川的梨树漫山遍野,连接天际。这个季节柿树上已没有了柿叶,赤黄的柿子在阳光的照射下,近看如盏盏红灯笼,远眺如片片红云霞。树绵的柿子软乎乎,绵和和,吸一口,满嘴是汁,吮一下,柿瓣即出。粘得如糖浆,甜得如蜂蜜。可谓吃柿子的最佳时节。极富口福。记得小时候吃柿子,总认为柿子是黄的。柿子也是涩的。岂不知霜打之后,熟透的柿子有一个专用的颜色叫柿黄。跟橘红很相近。又有区别。由于熟透的柿子一碰就破,不好运输。非亲临产地,具体到非亲临树下。一般是吃不到的。我们去东峪,吃熟透的柿子,也是一道风景。东峪之后便是同川了。同川的沟沟坡坡都是梨树。今年雨水多,梨叶不如往年漂亮。但梨树上遗漏的剩梨还是有的。有的是果形小,干脆不摘了。有的是品种不太好,树梢尖的也滞留了。总之,不少老梨树上零零星星总有黄灿灿的遗果。摘一颗品尝,皮薄,肉厚,汁甜。究竟甜到什么程度?形象地告诉大家,这时候的梨,流出的汁,就是糖汁,沾在手上粘粘糊糊。甪我们家乡话叫做是,凉圪塌塌,甜咯盈盈。咬一口,美咯滋滋。太爽了。由此,采摘人家树上遗留的梨果,也是一种极富成就感的乐趣。特別是从口感而言。这个季节的梨绝对是少有的珍品。现在许多梨农为了抢市场,抢行情,梨子刚到初熟期就下果卖掉了。打一个不恰当的比喻如同少女的十八岁。刚刚成熟,修养,素养,涵养还都有待提高。光有品相,缺乏内涵。只有霜打之后,经历过温差的起起伏伏,才能积累起糖份等涵养。让内在更充实。我小时候,同川有个亲戚。我吃过他家多个品种的梨子。什幺黄梨,笨梨,油梨,秋白梨,至于雪花梨,金盖酥,玉露香等这是后来的品种了。我最早吃雪花梨应是1982年。在北京的舅舅家第一次见到那么大个儿的梨,竞然一个人不好意思去啃。用刀切开,吃了一半。在此之前,我也是吃得一半,只不过我们没有吃过一个囫囵的梨,因为吃的都是有伤痕的烂梨。剔除掉烂的部分就所剩无几了。有时咬一口还有苦味。突然我感悟到一个问题。城市人其实挺可怜。花的大价钱,吃得都是那些催熟的果蔬。多了些化学反应的美丽,少了些物理过程的自然。只求漂亮不要丑被品相和包装迷了双眼。岂不知美丽的罂粟花结下的果皆是毒瘤。没经霜寒的果实不甜。突然感到历经35年的两家情,也是一道风景。
00:00 / 00: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8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