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皇家梵刹:武汉宝通禅寺 宝通禅寺坐落在武昌洪山南麓,始建于南朝刘宋年间(公元420—479年),距今已有1600余年历史,是武汉现存最古老的寺院,亦为武汉佛教“四大丛林”之一。这座历受十位皇帝与六位王侯护持的皇家寺院,1983年被列为全国汉传佛教重点开放寺院,1992年成为湖北省文物保护单位,堪称“三楚第一佛地”。 历史与建筑:层叠的时光印记 寺庙初名“东山寺”,唐贞观年间扩建后易名“弥陀寺”;南宋端平年间(1234—1236年),随州大洪山幽济禅寺迁入,宋理宗赐名“崇宁万寿禅寺”;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定名“宝通禅寺”,沿用至今。现存建筑多为清光绪五年(1879年)重建,依山就势的殿宇楼阁层叠有致,斗拱飞檐在苍松翠竹间若隐若现。中轴线从山门延伸至后山:山门悬赵朴初题写的鎏金匾额,一对明代石狮镇守两侧;圣僧桥跨放生池,经天王殿、大雄宝殿直抵藏经楼;寺后洪山宝塔(元代七级砖塔)与密宗坛城“法界宫”耸立,后者以黄琉璃瓦五亭结顶,象征五佛方位,为武汉仅存的密宗建筑。 文物与胜迹:凝固的文化记忆 寺内文物荟萃,尤以“三绝”著称: 宋代“万斤钟”:嘉熙四年(1240年)铸造,铭刻“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是湖北现存最古老的佛教法器; 元代洪山宝塔:七层八角,登塔可俯瞰武昌城景; 明代石狮:雄踞山门,雕工精湛,历经劫难后修复如初。 另有洪山八景(栖霞、云扃等摩崖石刻)、岳飞驻军时手植松树遗迹,以及百年银杏古树,秋日金黄掩映古刹,禅意盎然。 佛教地位:古今的弘法道场 宝通禅寺多宗并弘,净土、禅、密宗在此交融。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1922年于此创办“武昌佛学院”,被誉为僧伽教育的“黄埔军校”,1994年复办后延续弘法使命。1954年,班禅大师曾在此举行密宗灌顶法会,见证其跨教派的影响力。今日寺院仍承担讲经、传戒等佛事,香火绵延,成为武汉重要的精神地标。 宝通禅寺如同一部立体的佛教史卷:皇家寺院的黄瓦朱栏彰显气象,宋钟元塔沉淀沧桑,而佛学院的诵经声与秋日银杏的金叶,仍在续写这座千年古刹的生机。若登临洪山宝塔,江城风光与梵刹幽深尽收眼底,历史与当下在此交汇。#宝通禅寺 #武汉市 #佛教
00:00 / 02: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69
00:00 / 03: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