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8
00:00 / 00: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5
00:00 / 04: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老房子的回忆 《原南京军区丹阳湖农场围垦纪实》(三)四、留给老百姓的记忆57师、58师在战争年代不仅是一支英勇善战、战功卓著部队,战后在参与部队生产建设的过程中同样表现出:“不畏困难、奋勇向前、爱民如子、秋毫无犯”革命军人优良传统和高尚品格。时隔60年,当年围垦丹阳湖农场的57师、58师以及后续接管的各部队都给当地群众留下了很多美好的印象,点点滴滴至今仍被当地百姓传颂。在此,仅凭我个人的切身体会和印象作以下回忆。(1)军纪严明,秋毫无犯 当年围垦丹阳湖农场时条件相当艰苦,环境也较为恶劣。时正值隆冬,部队为加快围垦进度,先期是直接将部队开进湖区,用草帘和篱笆磊屋棚,睡土床(用泥吧磊起床),后期由于发生鼠疫(湖区一种很小的老鼠,它从头到尾巴有一条黑线,一旦感染人高烧不退,严重的有生命危险),部队为了安全将部分部队撤至新市镇及周边村庄。新市镇当时约六七百户人家,基本上家家户户都驻了部队。这些部队入驻后就住农户的堂屋或下房,从不打扰农户的生活。他们每天凌晨起床,然后将铺在地上的稻草收设干净,:将老百姓的水缸水挑满,把院子打扫的干干净净,然后静静地离开农户的家。等到我们起床,战士们已经举着红旗,唱着“我是一个兵,来自老百姓”的歌一路向工地开进了。天黑回来时,部队也是排着整齐的队伍唱着“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要注意”的歌回到镇上。那时,家家户户都是开着门睡觉的,部队在全镇范围内都设立了流动岗哨。军民关系也是好的没得说,真正做到了军民一家亲。部队加餐了战士们一定会省着点,带点好吃的给房东的老人和小孩;农户家杀个鸡什么的也都要留点给战士们,但战士们从来都不会动筷子。像我们60年代初的人都是听着军号声起床睡觉的,军号也成了我们这代人心中最美好的记忆。
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
00:00 / 03: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1
00:00 / 04: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0
该营房建于70年代初,系丹阳农场后续接任部队所建。《原南京军区围垦丹阳湖农场纪实》(二)作的铭记的是:58师是一支有着霍霍战功的部队,1951年20军58师曾在抗美援朝的华川阻击战中立下大功。1952年10月20军(含57、58师)从朝鲜回国后先期驻防浙江湖州、宜兴一带。当时20军隶属华东军区,后来改属南京军区。1967年8月20军军部移防浙江杭州,执行“三支两军”任务,57师和58师在完成丹阳湖军垦农场的围垦任务后,也随军部调往杭州。1968年2-3月,原南京军区20军59师176团、177团接替57师、58师进驻丹阳湖农场,负责农场的生产和管理,一直到1975年7月奉命调离。三、丹阳湖军垦农场管理的沿变1975年5月,由于原南京军区20军和武汉军区1军(驻防开封)对调,丹阳湖农场由一军第二师第五团(即6293部队)和第六团(即6294部队)接管。至80年代,丹阳湖军垦农场进一步调整为多支部队、多个单位分片管理。包括一军步兵二师农场(即83016部队农场,场部在釜山村)、一军步兵181师农场(即83118部队农场,场部在农场最东边,紧靠马务港)、南京军区司令部农场、政治部农场、后勤部农场、外加一个丹阳湖农场管理处,共五家农场加一个管理处。其中,管理处是负责协调处理各农场之间的用水、排涝、抢险及和当地政府对接协调一些事务。#老房子的回忆
00:00 / 00:4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4
panziwei2年前
八五四农场是黑龙江农垦总局系统国营农场,隶属牡丹江农垦分局管理。位于虎林市境内七虎林河北岸,完达山南麓。场部距虎林城区37公里。八五四农场,以铁道兵8504部队代号命名。1956年5月,八五〇农场派出部分人员,在迎门顶子成立铁道兵八五〇四农场,同年8月改为八五四农场。1963年1月,划分为八五四、皖峰两个农场,同年冬季两场又合并为八五四农场。1968年6月,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军区黑龙江生产建设兵团,将八五四农场编为第四师第三十三团。1976年2月,撤销生产建设兵团,恢复农场体制,改为迎春农场。1979年5月,恢复八五四农场名称。八五四农场地处三江平原完达山亚区地带,西部为低山丘陵地区,东部为冲积平原,土壤肥沃,自然资源丰富。全场总面积112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6万亩,以农业为主,兼多种经营。1992年粮食总产量8.8万吨,粮豆商品率达81%;农业总产值8602万元。养殖业发展较快,饲养奶牛、养蜂、养鹿等。场区内盛产人参、刺五加、五味子等名贵中药材及蘑菇、木耳、猴头、猕猴桃、山葡萄等山产品。被称为“全国刺五加之乡”。场办工业有农机修造厂、小煤矿、粮油加工厂和食品加工厂等。全场总人口1.9万人。基本情况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创建于1956年7月,原名为黑龙江省铁道兵八五零四农场,同年10月30日,改称为黑龙江省八五四农场。该场位于东北三江平原东部虎林市境内,占地1218.3平方公里。场部设在哈东铁路与虎八公路交汇处的迎春镇,东邻中俄界河乌苏里江50公里,南距国家一类陆路吉祥口岸和美丽的兴凯湖80公里,具有良好的人文投资环境。农场拥有总人口24224人(2010年),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八五四农场已在亘古荒原上建设成为一个集粮食生产、加工、销售,畜、禽、生态经济林、多种经营并举,贸工农一体化的大型现代农垦企业。2002年,场部地区景观建设又增添了新的亮点。集文化、体育、娱乐、健身、休闲为一体的大型休闲广场,位于场部中心的迎丰大街两侧,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其中广场硬铺面积6500平方米,草坪与绿篱面积1.7万平方米,荷花池面积6500平方米,设有“共铸辉煌”主题雕塑、子妹凉亭、叠水景观、回廊,丰富了农场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00:00 / 01: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
00:00 / 00:1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