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1: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7
磷酸铁锂行业推进反内卷。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将发布《关于参考磷酸铁锂成本指数及规范行业发展的通知》。该《通知》建议,企业应将协会11月18日披露的行业平均成本区间作为报价的重要参考,不要突破成本红线开展低价倾销。 1、天赐董事长交流【招商电新]1)目前6F价格和大小客户的执行情况:3C市场的价格为一单一议,当前价格区间在14万到18万之间;大型锂电工厂的定价机制以有色金属网上月均价为基准(部分参照上月1-20日均价,部分参照全月均价),作为次月价格基准,具体会根据历史竞价原则、付款方式等在基准上调整。目前公司与大客户的定价仍为一个月一议,尚未确定统一的长期定价公式(目前11月SMM的均价超过12w)。 2)Q4需求大超预期。2025年电解液全年销量预计72万吨,其中上半年约31万吨,下半年约41万吨;第四季度预计22-23万吨,11、12月预计都在7.5万吨以上。Q3业绩说明会指引Q4需求约20万吨,目前看 Q4较预期多10%。在超预期的Q4高基数出货口径下,显得Q1电池厂预排产指引出现环比下滑,但下滑幅度仍小于10%,淡季不淡,且最终 Q1眞实排产情况可能还会出现向上调整。 3)6F新产能会按需投放,2026年6F全年供需紧平衡。当前11.5万吨产能,已完全满产,后续技改的3.5万吨产能预计会在明年下半年按需投放,26Q1部分产线会做必要的检修停产,预计明年全年6F产量会满足对应100w吨的电解液出货需求,不会多扩。全行业已达成一定共识,扩产会更加理性,预计明年全年6F行业供需会处于紧平衡状态。4)LiFSI当前也处于满产状态。 LiFSI产能规划:原有2.5万吨产能已开到月均接近3000吨水平,春节前将升级至年化4万吨,明年大概率达4-4.5万吨;另有一套5万吨 LiFSI装置明年年中投入使用。公司预计明年整体LiFSI添加比例达3%;b因配方原因,今年添加比例已较高。三年之内添加比例预计达4%-5%。 2、电赐电话会总结【西部电新杨敬梅/张嘉豪] 目前产能打满Q1乐观;长协谈价机制或超预期 电解液:今年电解液出货72wt,上半年31wt,下半年41wt,Q4在22-23wt,电解液这个月和下个月都是满产。明年预计100wt,上半年4成,下半年6成。 #天赐材料 #天际股份 #六氟磷酸锂 #锂电池 #科技
00:00 / 05: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
00:00 / 00: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80
00:00 / 01: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05
中国化学与物理电源行业协会要发布一份重要通知,核心就是给磷酸铁锂材料设“成本红线”:企业报价必须参考11月18日披露的行业平均成本区间——一万五千七百一十四点八元/吨到一万六千四百三十九点三元/吨(未税),不准再低于成本搞低价倾销了。 可能有人会问:好好的行业,为啥要特意设红线?这就得说说行业的“冰火两重天”了。 一方面需求旺到爆: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突破四十五个百分点,储能装机量直接激增六十个百分点,全行业产值眼看要冲三万亿元大关。磷酸铁锂更是绝对主力,占正极材料近七十四个百分点的出货量,储能电池里更是占了九十九点九个百分点。头部企业订单都排到2026年了,产线天天满负荷转。 但另一方面,行业内卷得快“崩盘”了:从2022年底到2025年8月,磷酸铁锂价格从十七点三万元/吨暴跌到三点四万元/吨,跌幅高达八十点二个百分点,全行业连续亏损超三十六个月,六家上市企业平均资产负债率高达六十七点八一个百分点。更扎心的是,2025年1-9月行业平均售价才一万四千一百七十七点一元/吨,比成本线还低,相当于企业卖一吨亏一吨,这哪是做生意,简直是“赔本赚吆喝”! 那这份通知的核心逻辑是什么?其实就是“止损”和“提质”。你想啊,企业长期亏着钱,哪有资金搞技术升级?现在高端的高压实密度产品需求旺盛,还能多赚一千到三千元/吨的溢价,但很多企业连升级产线的钱都没有,只能在低端市场互相压价。而设了成本红线后,企业不用再拼低价,就能把精力放在优化工艺、提升产品性能上,上游原料涨价也能合理传导,整个产业链才能健康循环。 关键问题来了:发通知的这个协会,说话管用吗?答案是:相当有分量!这是1989年成立的全国性一级行业协会,有五百五十余家会员单位,覆盖了湖南裕能、德方纳米这些头部企业,还受工信部、发改委等部委指导,能参与制定国家标准。之前8月发布的反恶性竞争倡议,已经有九家头部企业联合响应了。虽然通知是“建议性”的,但作为行业公认的权威机构,它的成本指数填补了行业空白,加上会员单位的联动执行,约束力可比普通倡议强多了。 说到底,这份“成本红线”通知不是要抬价,而是要终结“低价内卷”的恶性循环。当企业不用再为亏损发愁,才能集中精力搞创新;当行业回归良性竞争,咱们才能用上更靠谱的电池产品。 #磷酸铁锂价格 #新能源内卷 #赣锋锂业 #天齐锂业 #湖南裕能
00:00 / 02: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融捷股份深度调研:三季度净利暴涨249%!锂矿龙头的反转与野 谁能在锂价震荡期靠一座矿山稳住基本盘,还能砸出第二增长曲线?今天深扒融捷股份,这家手握“白色石油”命脉的企业,2025年的操作藏着太多行业信号! 先看它的王牌护城河——四川甲基卡134号脉锂矿!这可是国内唯一在产的大型锂辉石矿山,氧化锂品位超1.42%,露天开采的模式让成本低到行业羡慕。2025年上半年锂精矿产量直接激增1.5倍,这业务撑起了公司86%的营收,哪怕锂价上半年探底,前三季度毛利率仍飙到45.86%,比同行高出一大截。 更关键的是三季度的业绩大反转!单季净利润同比暴涨249%,靠的就是碳酸锂触底反弹+存货跌价损失冲回,妥妥的周期拐点信号。而且它不只是挖矿,全资子公司东莞德瑞还是比亚迪刀片电池设备的核心供应商,深度绑定龙头,锂电设备业务也实现大幅减亏。 但这只矿企早就不想只靠锂价吃饭了!现在正猛冲高附加值赛道:矿山原址要新增35万吨/年选矿产能,广州5万吨正极材料项目环评已过,兰州10万吨负极项目还用了液态包覆黑科技。等这些项目落地,就能打通“锂矿-材料-设备”的完整闭环,彻底摆脱单一业务依赖。 不过风险也得看清:应收账款和存货半年就涨了超50%,现金流承压;而且业绩仍绑着锂价,要是后续价格回调,盈利可能再受影响。 如今锂价回暖,新能源车和储能需求还在狂飙,赣锋甚至预测2026年锂价或破20万/吨。手握稀缺矿权,又在材料端加速补课的融捷,是能稳住周期红利,还是能靠转型打开估值天花板?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关注我,下期扒它的扩产落地进度! #融捷股份 #新能源调研 #锂矿龙头
00:00 / 34: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2
00:00 / 07: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
00:00 / 04: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4
储能狂涨背后的隐秘逻辑:碳酸锂才是真正“定价权”? 2025年储能行业有多疯?国内1-9月招标量暴增178%,海外出海订单直接翻倍,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同比飙涨81%!但你不知道的是,这场狂欢的命脉,竟攥在碳酸锂手里! 两者的绑定根本绕不开:储能电芯占系统成本60%-70%,而碳酸锂又是正极材料的核心,每1kWh储能电芯就要耗0.8-1.0kg碳酸锂。简单说,碳酸锂每涨1万元/吨,电芯成本就涨0.008-0.01元/Wh,最终导致储能项目IRR(收益率)直接下降0.7-1.4个百分点——这就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产业链联动! 更关键的是需求反转:2025Q3碳酸锂价格触底反弹,储能需求是核心推手,今年储能对碳酸锂需求占比已超30%,未来还要更猛!按测算,2026-2030年储能年新增装机增速可能达52%-118%,2028年储能对碳酸锂需求将突破百万吨级,直接比肩新能源汽车端需求。而且现在储能平均放电时长从2.15小时提升到2.68小时,长时储能还在放大锂消耗,供需缺口可能进一步收紧。 但风险也暗藏:如果碳酸锂疯涨超10万元/吨,部分储能项目IRR可能跌破12%,经济性大幅缩水;同时钠离子电池也在觊觎储能赛道,虽然能量密度还不足,但低成本优势可能分流部分需求。 一边是储能爆发带来的锂需求激增,一边是价格波动对项目收益的致命影响,这对“绑定CP”未来会怎么走?是碳酸锂继续涨价制约储能发展,还是储能需求撑住锂价天花板?评论区聊聊你的判断,关注我,下期深扒储能产业链的成本博弈! #储能产业链 #碳酸锂 #新能源深度调研 #储能
00:00 / 42:2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2025年世界动力电池大会刚落幕,这场全球电池圈的“巅峰对决”,藏着动力电池技术未来演进的答案!咱们今天就用大白话跟大家盘盘! 先说说现在的主流选手,磷酸铁锂电池,堪称“电池界的老黄牛”。安全靠谱是第一优点,热稳定性超强,很少出起火风险;成本还亲民,帮电动车价格一降再降;循环寿命也顶,充放电上千次都不掉链子。数据最有说服力,2025年1-10月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里,磷酸铁锂占了八十一点三个百分点。 但技术不会一直“一条道走到黑”,这次大会明确了:未来动力电池是“百花齐放”的多元时代,就像交通工具各司其职,不同电池有不同专长。咱们熟悉的磷酸铁锂还会稳坐主流,继续霸占家用电动车、储能电站这些场景;钠离子电池主打“性价比”,成本比磷酸铁锂低三成到四成,低温性能还强,-20℃也能保持八成以上容量,未来会重点用在北方代步车、电网储能上;锂硫电池更厉害,能量密度能突破五百瓦时每千克,是现在的两倍多,适合无人机、长途电动卡车这些对续航要求极高的场景。而其中最受关注、最让人期待的,就是被称为“电池界圣杯”的固态电池! 说到固态电池,大家可能听过“充电5分钟,续航1000公里”的传说,这次大会终于有了明确答案:它不是噱头,但量产还得等一等。现在行业主流是“半固态电池”过渡,比亚迪已经在2025年7月实现第二代半固态电池量产,装在海豹EV、汉EV这些高端车型上,能量密度能到三百到三百五十瓦时每千克,续航直接冲到上千公里。全固态电池呢?宁德时代、丰田都计划2027年小批量试产,但大规模商业化最快也得2030年以后,为啥这么慢? 核心卡在两个“硬骨头”:一是“固固界面”难题,固态电池的电解质和电极都是固体,就像两块硬石头贴在一起,中间全是小缝隙,离子很难顺畅通过;二是成本和工艺,现在全固态电池成本是液态电池的三到十倍,生产线改动也得超六成 。 最后聊聊,技术赛道上哪些玩家值得咱们关注?国内企业在产业化上已经领跑:宁德时代押注硫化物路线,凝聚态电池能量密度能到五百瓦时每千克,还拿到了国家专项资金支持;比亚迪是半固态领域的“实干家”,率先量产上车抢占市场;卫蓝新能源、清陶能源分别绑定蔚来、上汽,专攻不同技术路线,产能也在快速扩张。 #动力电池大会 #固态电池技术 #钠离子电池 #锂硫电池 #清陶能源
00:00 / 03:3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