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7: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7
00:00 / 03: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9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
八仙过海 #成语故事 #历史故事 #中国古风 相传,在中国的古代,有八位仙人,他们被民间称为“八仙”。他们是吕洞宾、铁拐李、韩湘子、蓝采和、张果老、汉钟离、曹国舅、何仙姑。这八人都是本领高强的神仙。 一日,他们结伴同行,应西王母的邀请,去瑶池赴蟠桃盛会。哪知行至半途,被东海大洋所隔,只见巨浪滔天,波涛汹涌,挡住了去路。此时,吕洞宾提议: “各位同道,前面大海挡路,行路艰难,我们各人都拿出一样法宝,丢入海中,方能平安抵达彼岸。” “吕兄言之有理!”诸位神仙一致赞同。“看我的本领!”第一个站出来的是蓬首垢面、坦腹跛足的铁拐李。他的法宝是一根拐杖。铁拐杖丢入海中,竟化作一叶龙舟,铁拐李站立其上,杖如快艇,很快就过了东海。 唐朝著名文学家韩愈的族侄韩湘子也是神通广大,曾经在初冬时节命令牡丹开出多种颜色的花。他紧随铁拐李之后,抛出了花篮。说也奇怪,那花篮在海中滴水不漏,平稳如巨轮,韩湘子坐于其中也到达了彼岸。其余神仙也都不甘示弱,个个拿出了自己的法宝。吕洞宾的法宝是箫,吕洞宾坐在箫上,犹如陆地乘轿一般平稳。 蓝采和的法宝是拍板,汉钟离的法宝是大芭蕉扇,曹国舅的法宝是玉板,何仙姑的法宝是荷花,一个个也都神采飞扬地渡过了东海。 最奇的是张果老,这位曾被唐玄宗赐号“通玄先生”的五百岁高龄的老神仙,不慌不忙地从巾箱之中取出一只纸驴,说声“变”,变成一只可爱的小白驴,张果老倒骑于驴背之上,浩淼的东海霎时就通过了。 【出处】 成语“八仙过海”传说甚早,且说法不同。现传说出自元明杂剧《八仙过海》。“八仙过海”与“各显神通”连在一起用,现多比喻各人各自发挥特长,做好工作。
00:00 / 01:5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全国各省代表神仙大盘点!你的省份是哪位 “顶流”?快对号入座 #神仙 #全国 #中国神仙 #神话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神仙信仰与文化传统交融,形成了独特的神祇体系。以下是基于历史文献、民间传说及地方信仰的各省神仙代表及形象描述(注:部分地区存在多神崇拜,选取最具代表性者): ### **华北地区** #### **北京** - **碧霞元君**:泰山神之女,道教护法神,掌管生育、祛病与平安。形象为头戴凤冠、身着霞帔的慈祥女性,手持玉笏或杨柳枝,象征恩泽众生。 #### **天津** - **妈祖**:海上保护神,虽起源于福建,但天津作为北方重要港口,妈祖信仰兴盛。形象为身着红袍、手持如意的海神,身旁常伴顺风耳、千里眼二将。 #### **河北** - **盘古**:开天辟地之神,传说生于沧州青县。形象为手持巨斧、肌肉虬结的壮汉,周身环绕混沌之气,象征创造与力量。 - **女娲**:人类始祖与补天女神,邯郸涉县为其信仰核心。形象为蛇身人面、头戴花冠的女神,手持五彩石,衣袂飘飞如祥云。 #### **山西** - **吕洞宾**:八仙之一,道教全真派祖师,生于芮城县。形象为身着白袍、手持纯阳剑的飘逸仙人,面容清癯,长须及胸,常背酒葫芦,象征逍遥与济世。 - **关羽**:道教护法神“关圣帝君”,运城解州为其故里。形象为红脸长髯、身着绿袍金甲,手持青龙偃月刀,坐骑赤兔马,象征忠义与武勇。 #### **内蒙古** - **成吉思汗**:蒙古族信仰的战神与祖先神。形象为身着铠甲、头戴战盔的帝王,手持苏鲁锭(长矛),目光威严,象征征服与统一。 ### **东北地区** #### **辽宁** - **长白山神**:满族发祥地的山神。形象为身着白袍、头戴鹿角冠的老者,手持松枝,身旁伴白鹿,象征森林与丰收。 #### **吉林** - **松花江神**:松花江流域的水神。形象为身着青袍、手持玉圭的官员,面容和蔼,身旁波涛汹涌,象征水利与航运平安。 #### **黑龙江** - **黑龙王**:黑龙江的化身,传说为拯救百姓而与白龙搏斗的黑龙。形象为通体黝黑、鳞甲闪烁的巨龙,双目如炬,腾云驾雾,象征正义与守护。 ### **华东地区** #### **上海** - **黄道婆**:棉纺织业祖师,松江府(今上海)人。形象为身着布衣、手持纺车的老妪,面容慈祥,象征勤劳与智慧。
00:00 / 02: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16
00:00 / 01: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3
00:00 / 08: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23
00:00 / 1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拍摄位置位于仙人山下。仙人山有着神奇美丽的传说,你知道吗?仙人山位于秭归县茅坪镇建东村,关于仙人山的传说流传至今有以下几种: - 仙人指点传说:相传明朝中期,农民唐开盛五十岁无子,在山上砍柴时遇仙人指点,下山后行善积德,后来儿子出生,聪明伶俐,高中举人,人们为纪念此事将山命名为仙人山。 - 大禹开山传说:传说禹王过仙人山时顽石受阻,作法开山,将石傲放左边石上,山石裂开三道裂纹,一夜之间分为河道,三山对立,后人因禹王在此立身而取名仙人山。 - 东晋隐居传说:早在东晋时期,仙人山还在汪洋之中时,葛稚川、陈禅师、金信郎三位大师在此隐居,修仙布道、炼丹济世,被百姓称为“三仙人”,山也因此得名。 特色产业 - 茶叶产业:“仙人山”精品茶叶样板示范园规划面积120亩,露源公司在此建设了黄金玉样板示范园,还通过收购鲜叶、传授技术、带动就业等方式,提升了秭归茶叶产业化水平。 - 构树产业:湖北小构叶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将构树产业实验基地建在此处,发展构树生态养殖。 文化旅游 - 艺术创作基地:秭归县艺术家协会在仙人山构叶基地设立写生创作基地,为艺术家提供交流发展平台,也吸引游客感受艺术与自然的融合。 - 茶旅融合:仙人山茶园通过“茶旅融合”模式,发展观光采摘,带动农家乐和农特产品销售,吸引众多游客前来打卡。 人文景观 - 仙峰观:为祭祀大禹开河之功而建,始建于汉,兴建于明,多次被毁后再建,正殿天井中有只左足印,观内有残缺碑文,记录着其历史沿革。 - 红军宫:2012年在仙峰观后200米处新建,院内设有重姓氏功德碑,展示红军在关的事迹和红色遗址、遗物照片等,传承红色文化。#乡村振兴#美丽乡村 #农村生活#秭归#建东村
00:00 / 00: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