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捧着满腔热忱走向所爱之人,换回的却只是礼貌的沉默,甚至是不解的怨怼时,你是否也曾怀疑,爱这个词,是否从一开始就被我们误解了? 盖瑞·查普曼的《爱的五种语言》,于我而言,不是一本技巧手册,而是一本爱的“翻译词典”。它清晰地指出:“每一个人都有一个情绪的爱箱,只有当这个爱箱被填满时,人际关系才能发展。” 而世上绝大多数的爱意凋零,并非源于不爱,而是我们说着截然不同的爱的方言,却都固执地用自己的语言呐喊,最终在误解的洪流里,彼此错过。 这本书的精髓,在于它为我们梳理了五种普遍存在的“爱语”:肯定的言词、精心的时刻、接收礼物、服务的行动和身体的接触。 我们总是习惯于用自己最熟悉、最渴望的方式去爱别人。一个童年缺失陪伴的人,可能会将“精心的时刻”视为爱的至高证明,于是她要求伴侣放下手机,专注倾听。而她的伴侣,若其核心爱语是“服务的行动”,便会困惑不已——他明明已修好了家里所有的电器,包揽了重活,为何她还总是不满足?他们一个在索要陪伴,一个在付出劳动,就像一个人在高声询问“你爱我吗?”而另一个在用德语回答“Ich liebe dich.”。声音洪亮,情感真挚,却横亘着一条无法沟通的巴别塔之河。 我曾深陷于此。过去,我认为爱是洞察秋毫的体贴,是“服务的行动”。直到关系亮起红灯,我才在书中幡然醒悟:我倾尽所有给出的,是我自己渴望的,却未必是对方接收信号的频率。当我开始学习辨识伴侣的主要爱语,从笨拙地练习“肯定的言词”到刻意营造“精心的时刻”,那种改变是震撼的。爱,从一个令人疲惫的猜谜游戏,变成了一场有迹可循、双向奔赴的共舞。 查普曼博士的智慧在于,他让我们明白,爱不仅仅是一种感觉,更是一种有意识的行动和选择。 感觉会褪色,但基于理解和尊重的行动,却能重新点燃感觉。当我们能精准地向对方的“爱箱”存款时,关系中的抱怨、批评和冷漠才会真正退潮。 所以,如果你也在为情所困,在亲密关系中感到内耗与无力,我真诚地将这本书推荐给你。它不会给你制造浪漫的幻梦,却能赐你一份绘制“爱情地图”的指南。让我们都学会,不再自以为是地付出,而是用对方懂得的语言,轻轻说一句:“原来,你在这里。” 当爱的表达终于同频,那份流向彼此的温暖,才能精准地、汹涌地,汇入彼此心间最深的渴望。#爱的五种语言#好书推荐 #阅读成长 #爱情 #沟通
00:00 / 01:1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
00:00 / 04: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
00:00 / 03: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94
00:00 / 00: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