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提升的方法分享 #创作者中心 #创作灵感 我们在与人相处的时候,有一种很常见的现象就是解释,就是当一个人他没有办法确定外界对自己的评价时,就会通过解释来改变他人的看法,证明自己的合理性。我就是一个习惯性解释的人,哪怕是很小的事情,逛街试个衣服,我可以直接说不喜欢,但我会说是因为什么什么原因,所以才不买。别人约我玩,我可以直接表达说不想去,但是我会具体说出那天我要干什么,所以才没去。我查了一下,有人说过度解释是被自恋型父母虐待而形成的根深蒂固的应对机制,也有人说过度解释是因为大部分的时候属于长期的失权状态,向别人解释也是在给对方赋权。女性也比男性更倾向于解释,因为社会赋予了对女性更友善、更顺从的期待,福柯曾经探讨过话语及权利,也就是说,过度解释者往往处于权利的下游,他们需要通过语言来争取认可,而并非是自然就拥有话语权。所以下属也比上。此更容易去解释。如果成长环境充满否定和控制,那么也会养成过度解释的习惯。潜意识里面认为只有充分解释才能获得接纳。健康的心理边界是能区分自己的责任和他人的情绪,但过度解释者往往认为自己要为别人的感受负责,并认为如果我不解释,对方会不高兴,对方会误解我。在这件事情上,我要分享一个关键的心理上面转变的点。健康的关系不需要你绝对正确才能被接纳。如果你必须要去证明自己是完全无责的,你才能安心,那就说明这段关系本身就缺乏容错空间,或者是你对自己过于严苛了。真正的安全感来源于人际关系,有冲突才是常态,无需通过绝对的清白来避免。如果你自我价值低,还道德上完美主义的话,那你不光会习惯性向他人解释,还会强迫是自我解释。比如你在跟一个人相处的时候感到不舒服,你需要向自己内心去证明,对方的言行的确是存在问题的,自己是没有错。的才有资格不喜欢对方。同时呢,你又会对自己进行道德上的谴责,是不是自己把人想太坏了?是不是自己想太多了?是不是自己太计较了?你认为情绪必须合理才能存在,你用过度反思来对冲讨厌别人的愧疚感,你卡在讨厌对方和自己过分的矛盾中无法行动。我们需要明白的是,讨厌一个人和喜欢一个人都属于是自然反应,他不一定需要证据的支持,所以同样的也不用。因为他是个好人,所以我一定要喜欢他,我不必是完美的,我本身就有权远离让我不舒服的人,我的感受比正确更重要#不用解释 #不用解释懂你的人自然懂
00:00 / 03: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1:3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4
00:00 / 06: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
00:00 / 06:3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0: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5
00:00 / 00: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0: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5
00:00 / 14: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