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2: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6
00:00 / 01: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1:2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6
00:00 / 01:4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走遍江阴之澄江地名的年轮拼图 “如果地名也会迷路,该由谁领它们回家?” 老邵把这个问题抛给我时,我们正站在五星路刚画好的热熔标线上。他手里攥着一张1998年的《江阴城区图》,纸页脆得像秋蝉的翼,轻轻一抖,掉下许多碎屑——那些碎屑,像极了被拆掉的浮桥木板,一落水就化作涟漪。我本想反问,却先被他胸口的徽章吸引:一枚褪色的搪瓷门牌,“浮桥街17-3”,铆钉锈成褐色,像一枚不肯愈合的痂。于是,我成了他的“导航”,任他领我穿过社区更名的迷雾,去捡拾那些正在风化的地名。 第一段拼图,是“黄田港”被折叠成两半。 老邵说,他出生的老屋,原在黄田港大桥东桥堍北侧,门前沿河一排老榆树,春天榆钱黄得耀眼,落在水面像碎金。1975年,锡澄运河截弯取直,老榆树被齐根锯倒,树干拖走时刮破了他家窗棂,母亲为此哭了一夜——“树走了,家就散了。”如今,那一片被划进新成立的“黄田港社区”,四至用卫星图钉死:东到运河,南到通富路,西到普惠北路,北到滨江西路。长江国际、怡景家苑、法尔胜花苑……高楼像积木,把旧河床埋进地下车库。老邵指着地下车库的出口说:“那里,曾是我爹挑水浇菜的田埂,现在车轮胎碾过去,连一声叹息都来不及。” 我陪他去找“老浮桥”——1952年建的普惠桥,木质,舟形桥脚,走上去“吱呀”如老雁振翅。1993年黄田港大桥通车,老浮桥被拆解,木板当废材处理,桥桩锯成段,做了附近渔民的锚墩。老邵在五星花苑的健身步道边,发现一段被倒伏的柳树压住的水泥栏杆,上面嵌着一条铁链,锈迹里可见“1952”字样。他蹲下去,用袖口擦,擦出一片冷光,像擦出一段被截断的江声。“桥没了,”他说,“可铁链还在,它替那条木桥继续生锈,继续把日子往回拉。” 第二段拼图,是“西郊”被挪了窝。 老邵的姥姥家,原在西门外西桥堍,旧称“西郊镇”。镇公所在一座民国青砖小楼,楼后一棵香樟,树冠盖住半个操场。1994年,楼被推平,建澄西新村;香樟被圈进小区中心花园,挂上市民认养牌,编号“001”。如今,“西郊”公交站仍守在西门桥堍,而“西郊社区”却被迁去文富南路以西,与老镇址相距三公里。老邵带我坐公交,车门一开,报站器清脆:“西郊到了。。。#用odd风记录生活 #这也能开播 #知识前沿派对 #文脉里的中国 #文脉里的中国
00:00 / 09: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8: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5
00:00 / 03: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518
00:00 / 04:3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0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7
00:00 / 02: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0: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4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