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14
00:00 / 00: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864
凝血功能检测:诊断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的关键指标 凝血功能检测对评估凝血状态、诊断出血和血栓性疾病、监测抗凝治疗、手术安全、肝脏功能评估、临床决策和疾病监测至关重要,是入院必查的关键指标。 1. 凝血酶原时间(PT):正常值9~12.8秒,反映外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延长可能提示肝功能减退或凝血因子不足;缩短则可能预示高凝状态。 2. 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是由凝血酶原时间(PT)和测定试剂的国际敏感指数(ISI)推算出来的,监测口服抗凝药物效果,过高或过低都可能影响抗凝效果。 3. 纤维蛋白原(FIB):正常值2~4g/L,反映纤维蛋白原含量,对评估凝血功能至关重要。升高可能与急性炎症、肿瘤等有关;降低可能提示肝功能衰竭。 4.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正常值24.9~36.8秒,反映内源性凝血系统状况。延长可能意味着凝血因子缺乏;缩短可能预示高凝状态。 5. 凝血酶时间(TT):正常值12~18秒,反映纤维蛋白原转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延长可能提示纤维蛋白原含量不足;缩短可能意味着高凝状态。 6. D-二聚体(D-D):正常值<500ng/mL,超出正常范围可能与血栓性疾病、肿瘤等有关。 7. 抗凝血酶III(AT-III):参考值70~140%,肝脏合成的天然抗凝物质,异常可能增加血栓风险。 8. 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参考值<5μg/ml,水平升高通常指示活跃的纤溶活动。 这些指标对于诊断出血性疾病、血栓性疾病以及监控抗凝治疗至关重要。 #凝血功能 #凝血功能检测 #硬核健康科普行动#医姐鸥姐
00:00 / 02: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76
00:00 / 00:5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
00:00 / 00:4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6
00:00 / 00: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