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侯乙编钟的出土,彻底改写了中国乃至世界的音乐史。在它出土之前,世界音乐界普遍认为:中国的传统音乐是“五声音阶”(宫商角徵羽),“十二平均律”是18世纪由巴赫等人确立并推广的“近代乐理”。然,曾侯乙编钟完备的“十二律体系”和“一钟双音技术”却证明了:在公元前5世纪,中国的音乐理论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精深程度。曾侯乙编钟一整套乐器(共125件)的共同出土,仿佛一个被凝固的“交响乐团”被封印两千年后苏醒。它静静地躺在湖北省博物馆里,每一次鸣响(复制件演奏),都仿佛是在与2400年后的我们进行一场穿越时空的对话,带领我们进入一扇通往2400年前的“时空之门”。 有时候我会疑惑,两千多年来,中国艺术在从“奉神”到“乐己”的蜕变过程中,在经历了“礼乐”文化到“娱乐”文化的转变之后,竟然在“兼容并蓄”与“全盘西化”的抉择之间迷失了自我,找不到“归宿”……艺术如果不是“贡献神明”,就不该有高低贵贱之分;娱乐音乐的所谓“先进与落后”,不过是个体认知差距罢了。就像曾侯乙编钟的“十二音律体系”与“一钟双音技术”,老祖宗2400年前就已经掌握的技艺,却被两千年后的西方艺人总结为“近代乐理”令世界遵从。数典忘祖如此尔耳。
00:00 / 06: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1:1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4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3
00:00 / 05: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