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内卷的本质是什么? ►百年前的康德哲学对我们的启示 看了这个视频之后,对我还是挺有启发的,以前对外国哲学完全没有接触,这次让我有了一些初步映像!康德,这位把自己规律到极致的哲学家,用他的思考揭示了“内卷”的核心!当我们谈论内卷时,我们哀叹的是无意义的消耗战,用更加长时间的加班投入,来换不被淘汰的资格,我们痛苦的根源在200多年前都被康德言中!“不要把人仅仅当作手段,而要把人当作目的.”这句话就是内卷的核心:我们不仅仅被系统当作实现目标的工具,更可怕的是,我们自己主动把自己也活成了工具。我们用健康,时间,精力去交换哪个永远可望而不可得,转瞬即逝的“目的”-更高的KPI,一次晋升,老板的认可,掏空家底的房子等等。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自己,这个最宝贵的目的,被贬低成了获取外部成功的“手段”。康德说着不仅仅是惨,更是道德上的错误。当你为了“虚荣”而熬夜,你是把自己的心智和身体当作达成目的的燃料,当你为了讨好他人压抑你自己真实的想法,你把你自己的尊严当作换取认可的筹码,你在亲手阉割你自己!当所有人这样的时候,这是一个劣币驱逐良币的大环境,那么走出内卷的解药是什么?你要问问自己,我做这件事情,最终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潜力,塑造自己的品格,还是为了达成某个目的的“手段”?在这个年代,或许最深刻,最难的就是重新审视自己,把自己作为最终目的,而不是把自己作为手段或工具!希望这些对大家有所触动! ►版权:Mark Manson ►剪辑/翻译/字幕:tiantiancoffee 天天咖啡 ►此频道所有影片皆为教育用途,希望让更多人能够从中收到启发,学习和受益,如果您认同我的理念,请转发此影片 #人生智慧 #康德 #人生哲学 #认知提升 #破局思维
00:00 / 1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283
亲爱的朋友,当我们审视自身,或观察他人时,是否曾为那些复杂难解的行为感到困惑?为何有人在压力下熠熠生辉,有人却瞬间崩溃?是什么塑造了独一无二的你,又是什么让我们在特定情境下,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菲利普·津巴多的《人格心理学》,正是这样一部引领我们深入人类心灵宇宙的权威地图。它不提供简单的标签,而是赋予我们一套理解人性复杂性的科学透镜与思维框架。 这本书首先为我们拆解了“人格”这座宏伟建筑的结构。它告诉我们,人格并非虚无缥缈的迷雾,而是由生物遗传、心理机制、社会文化等多重砖石共同砌成的复杂体系。津巴多以其大师级的视野,系统地梳理了精神分析、特质理论、人本主义等各大流派,让我们看清,理解一个人,不能仅凭弗洛伊德的潜意识,也不能只靠大五人格的特质标签,而需要一种动态的、整合的视角。 而津巴多带给这个世界最振聋发聩的洞见,莫过于对 “情境力量” 的深刻揭示。著名的斯坦福监狱实验,如同一面残酷的镜子,照见了在系统性的情境压力下,一个普通的“好人”如何可能做出惊人的行为。这并非为恶行开脱,而是让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人性中存在着巨大的可塑性。理解这一点,我们便能以更谦卑、更审慎的态度看待他人与自己,不再轻易地说“我绝不会……”,而是思考“在何种环境下,人可能会……”。 但这本书的终极目的,是引领我们走向 “人格整合”与“自我驾驭” 。在理解了先天特质、早期经历和情境力量的巨大影响之后,我们并非只能被动接受。相反,真正的自由在于:认清这些塑造我们的力量,然后有意识地去选择、去修正、去超越。我们可以利用对人格机制的了解,主动塑造有利于自身发展的“情境”,强化积极特质,管理消极倾向。 朋友们,阅读《人格心理学》,是一场深刻的自我认知与社会洞察之旅。它让我们在理解人性的普遍规律中,更包容地看待他人;在看清自身的独特构成中,更主动地塑造自己。 愿这本书的智慧,能让你成为自己人格的更明智的观察者与更主动的驾驭者,在复杂的人性海洋中,找到自己从容航行的罗盘。
00:00 / 02:1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1:0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38
你有没有想过,自己学习到的知识究竟是什么,又是从何而来? 这些知识又塑造了我们怎样的生活行为呢?当我们想要破局时,又该如何去学习破局的知识? 很多时候,我们自认为学到的知识是生存手段,这其实是一种主观认知。我们每个人都习惯用主观去思考问题、提出意见,而这些认知都源于我们所学和时代信息的传递。不同时代有不同的思维方式,在信息大爆发的时代,思维影响惊人;在信息封闭的时代,一种思维又会根深蒂固。 那么,你是否已经放弃了继续学习、接纳新知识的思考呢?你有没有意识到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优势和劣势? 一个人想要改变,必须具备思考能力,不断学习新技能或知识。而第一步就是接纳真实的自己,认清自己的能力边界,承认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有动力去学习新知识,提升思考角度。然而,人往往容易傲慢自负,这就需要我们打破自我,不是批判、抗拒,而是接纳不同思维的存在,才能开启学习之旅。 也要区分,思考能力和自我内耗的差别,思考能力是容许自己在当下没有答案,并带着问题去探索和观察,最终从不同的经验中获得答案。而自我内耗则是对没有即时答案的情况进行过度纠结和焦虑,试图立刻解决问题,却陷入了无效的自我消耗,导致负面的情绪和心理负担。 自我觉察有一套清单可供参考,比如是否全然接受自己过往及当下的所有选择与体验,面对当前体验时能否用心感受是自己主动选择的,能否明确自己真正想要的体验,是否更接近自己的核心目标,完成这些后能否感受到内在力量的流动与生发。 认识并接纳自己思维的局限,开始思考新改变、接纳新知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却需要自我选择。当面对选择时,你会怎么做呢? #自我觉醒 #接纳真实 #思考能力 #学习新知识 #内在力量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
00:00 / 01: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563
00:00 / 04: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