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状元文章22.明朝天顺四年(1460)庚辰科状元:王一夔 殿试:明英宗朱祁镇,策问 制曰:朕惟治天下亦多术矣,举而行之,必有其要。《传》谓:礼、乐、刑、政,四达而不悖,则王道备。然则其要固不出此四者,而行之亦有先后缓急之序欤?唐虞三代所以措天下于雍熙泰和之盛者,率用此道,可历指其实而详言之欤?后之有天下者莫若汉唐宋,其间英君谊辟,亦有用此道者。然而治效不能比隆于唐虞三代,其故何欤?朕嗣承祖宗鸿业,孜孜图治,夙夜不遑,于礼、乐、刑、政,亦既备举而并行之矣。而治效犹未极于盛,何欤?兹欲究礼、乐之原,求刑、政之本,行之以序,而达之不悖,用臻唐虞三代之盛,其道何由?子大夫潜心经史有年矣,其详著于篇,朕将采而用焉。 状元殿试卷:王一夔,对策: 臣对:臣闻帝王之治,本于道;帝王之道,本于诚。盖诚为道之实,而道即礼、乐、刑、政之理也。礼乐而非诚,无以立其体;刑政而非诚,无以达其用。惟其诚也,由是而制礼作乐,则礼备而乐和;由是而明刑修政,则刑清而政举。故善为治者,未有不本于道;善行道者,未有不本于诚。二帝之所以帝天下而世跻雍熙者,此诚也;三王之所以王天下而偌臻康又者,亦此诚也。下逮汉唐宋之英君谊辟,所以不能比隆于二帝三王,而治不古若者,庸非此心之诚有或间欤?大哉,诚乎!其为万物之本原,万事之枢纽,人君为治之大本乎! 钦惟皇帝陛下聪明先物,睿智有临,法二帝三王之要道,绍祖宗列圣之宏规。曩者嗣大历服,不迩声色,不殖货利,凡耳目之娱,珍异之献,悉诚心罢去,与民休息。是以十五年间,朝廷清明,民物熙皞,四时调玉烛之和,万汇赞祯祥之应。属者顺天应人,复登宝位,乾坤为之再造,人纪为之肇修,礼乐明备,刑政修举。普天之下,莫不讴歌乎凰仪兽舞之治;率土之滨,莫不甄陶于鸢飞鱼跃之天。治效之盛,振古而无以加矣,是皆本于皇上至诚行道之所臻也。兹犹不自满假,乃涣纶音,下明诏,进臣等于廷,降赐清问,首之以礼乐刑政施为缓急之序,继之以唐虞三代汉唐宋治化隆替之由,终之以所以用礼乐刑政而克臻帝王治效之道。至哉,问也!顾臣愚陋,曷足以上揆渊衷?虽然,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陛下既诚心发策以下问矣,臣敢不悉心披诚以上对乎? 窃惟帝王治天下之术,非一端也,然所行之要,不越乎礼乐刑政而已。盖礼有三千三百之仪,所以节民之
00:00 / 51: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世之乱也,上下纵于亡等之欲,奸伪相吞,变诈相角,自图其安而予人以至危。畏难避害,曾不肯捐丝粟之力以拯天下,得忠诚者起而矫之,克已而爱人,去伪而崇拙,躬履诸难,而不责人以同患,浩然捐生,如远游之还乡,而无所顾悸。由是众人效其所为,亦皆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 “为官避事平生耻”,是从曾国藩《治心经·诚心篇》中“以苟活为羞,以避事为耻”化用而来的。曾国藩认为,为官从政者应在其位谋其政,“避事”而不积极干事,任其职不尽其责,当是最大耻辱。 曾国藩的《治心经》,讲心、身并治,口、体兼防。他认为“治心之道,先去其毒”。又说:“治心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以‘不药’二字为药。”基于此,他总结出养心治心、修身悟道的一整套方法。 在这段话中,曾国藩结合亲身经历谈了忠诚的力量。天下大乱之时,人们大多畏难避害,想尽办法谋求自身的安全,不肯出点滴之力来拯救天下的危难。只有忠义之士,视死如归,奋起匡正时乱。于是,人们都以他们为榜样,以苟且偷生为羞,以避事避害为耻,终于“戡定大乱”。曾国藩认为君子之道重在以忠诚二字倡导天下,匡扶正义,敢于承担责任。#曾国藩 #君子之道 #忠诚 #修心修行
00:00 / 01:5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00:00 / 02: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3: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840
00:00 / 03:0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
00:00 / 09:1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9
00:00 / 02:1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1
00:00 / 05: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4:3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7
00:00 / 07: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
00:00 / 01: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
00:00 / 01:3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3
00:00 / 01:1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