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0:5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1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50
00:00 / 03: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2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0
00:00 / 02: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1
00:00 / 05: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600
00:00 / 00: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91
#妈祖 天妃娘娘,亦称“天后娘娘”、“天后”、“天上圣母”、简称“天妃”,俗称“妈祖娘娘”。是历代船工、海员、旅客、商人和渔民共同信奉的神祗。古代在海上航行经常受到风浪的袭击而船沉人亡,船员的安全成航海者的主要问题,他们把希望寄托于神灵的保佑。在船舶启航前要先祭天妃,祈求保佑顺风和安全,在船舶上还立天妃神位供奉。天妃本姓林名默,世居福建莆田湄洲屿。因出生一个多月,未曾啼哭,故而得其名曰默。其父林愿,曾任宋代都巡检,林默在家最小,长得眉清目秀,聪明惹人喜爱。据《古今图书集成·神异典》卷二八按《莆田县志》云:林默出生时,“而地变紫,有祥光异香”。《三裁搜神大全》卷四则说:林默母陈氏,尝梦南海慈航,与之优钵花,吞之,已而孕,十四月始娩身得妃,诞之日异香闻里许,经旬不散。林默则满周岁时,在襁褓中看见诸神像,叉手作欲拜状。五岁能诵《慈航经》十一岁能婆娑按节乐神。少年时,一日在家静思熟读诗书,偶见一怪异道人从门前过,心中顿悟,拜之为师,得“玄微真法”。故长大后,能通悟秘法,预知休咎,乡民若以病告,辄意。可见林默还是个巫医式的人物,而她最大的本领则常在海上得以灵验。       林默长大后,誓不嫁人,经常朱衣云游于岛屿问,乘船渡海,凭着一颗慈悲心肠和一身好水性拯救海上遇难的渔民和客商,被当地人呼为神女、龙女。闽人在母家称妈祖,因此又有人亲切地呼其为“妈祖”。她在海上拯难行善的事迹,广泛流传于福建莆田地区。       林默就这样在乡间生括了二十七年。一天很伤感地对家人说:“我将远游去了,可惜无法同行!”说完,驾一叶小舟,泛海而去,杳无音迹。因她生前曾为乡民们做过许多善事,大家都十分怀念她,不忍心地听到她的死迅,就传说她在湄洲屿升仙去了。《扬州天妃宫碑记》说她在登仙时,“闻空中乐声,氤氲有祥云若乘,自天而下,神(林默)乘之上升”。于是在雍熙四年(987年)在岛上建庙,逐年加以奉祀,称之为妈祖庙。
00:00 / 03: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3
00:00 / 01:08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84
00:00 / 00:5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44
00:00 / 02: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6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2
妈祖:千年海神 你知道吗?全球有超过3亿人共同信仰一位来自中国福建的海上女神。她的庙宇跨越五大洲,她的故事流传了整整一千年。这位女神就是妈祖。 公元960年,福建莆田湄洲岛诞生了一位名叫林默的女子。她自幼聪慧,精通天文水性,常驾舟救助遇险渔民。28岁那年,为营救海难中的乡亲,她毅然投入狂风巨浪,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当地渔民感念其恩德,在湄洲岛上建起第一座妈祖庙,从此开启了她从凡人到神明的传奇历程。 北宋宣和五年,出使高丽的使臣陆允迪在风暴中目睹神迹,回朝后奏请皇帝赐予妈祖庙“顺济”匾额。这是妈祖信仰首次获得官方认可。元代时,忽必烈为保障海上漕运安全,五次加封妈祖为天妃,赋予她护国佑民的神职。到了清代,康熙皇帝更将妈祖进封为天后。乾隆年间,妈祖祭典与祭孔齐名,完成了从地方信仰到国家祭祀的升华。 妈祖的庇佑随着闽商的帆影漂洋过海。在澳门,葡萄牙人因妈阁庙的发音将这座城市命名为“澳门”。在台湾,3000多座妈祖宫庙见证着两岸同根同源的血脉。甚至远在巴西,圣保罗侨胞们依然保持着祭拜妈祖的传统。据统计,全球50个国家和地区建有1.1万余座妈祖宫庙,形成了一条跨越亚、非、欧的文化纽带。 进入现代,妈祖文化焕发新生。2009年,妈祖信俗被列入联合国非遗名录,成为中国首个信俗类世界遗产。福建通过文创开发让传统信仰更贴近生活,Q版妈祖公仔、数字祭典等创新形式吸引着年轻一代。 从航海保护神到文化交流使者,妈祖的大爱精神始终与时俱进。千年时光流转,妈祖早已超越地域与民族的界限。当台湾宫庙的信众跨越海峡回湄洲祖庙谒祖,当东南亚侨胞用乡音吟唱祭典颂歌,这位海上女神用慈航普渡的胸怀将全球华人的心紧紧相连。这就是妈祖文化千年传承的力量。 #妈祖文化 #海上女神 #非物质文化遗产 #两岸同根 #华人信仰
00:00 / 02: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