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一年级学生期中考试后第一个晚自习,需兼顾“情绪释放”“反思成长”“目标激活”三大核心,设计符合12-13岁学生认知特点的趣味活动。以下为具体方案: 一、破冰暖场:用“表情包+漂流瓶”消解焦虑(15分钟) • “考试表情包”创作赛:学生用便签纸或简易画具,绘制“考前-考中-考后”真实情绪表情包(如“考前雄心壮志”“考到一半大脑空白”),贴于后墙投票,选“最真实表情包”奖励中性笔/小零食。 • “考后心声”匿名漂流瓶:学生写下考后感想(如“数学最后大题没写完”“英语单词全忘光”),折叠后投入“漂流瓶”,随机抽取朗读,引导共鸣:“原来大家都有同样的困扰!” 二、反思成长:用“故事会+错误卡片”实现自我觉察(20分钟) • “考试故事会”小组分享:4人一组,用“事实-感受-需求”框架讲考试故事(例:“数学大题没写完”→“手心出汗、心跳加速”→“下次提前20分钟检查答题卡”)。每组推选“最有共鸣故事”全班分享,教师总结共性问题(如时间管理、审题习惯)。 • “错误卡片”分类游戏:学生将考试错误类型(粗心/知识漏洞/时间不足)写在卡片上,小组讨论归类并制定改进策略(如“粗心”对应“做题后检查3遍”),贴于“成长墙”公示。 三、目标重构:用“学习地图+拼图游戏”激活动力(15分钟) • “学习地图”绘制挑战:发A3纸,学生绘制“起点”(当前弱点,如“英语阅读速度慢”)→“终点”(期末目标,如“阅读速度提升20%”),中间标注具体行动路径(如“每天练习1篇阅读,计时完成”)。完成后可兑换“目标卡片”,写个人座右铭。 • “班级成长拼图”:学生将个人目标卡片拼成班级“成长拼图”,象征“每个人的小目标汇聚成班级大进步”,增强集体归属感。 总结:从“焦虑”到“行动”的关键转折 通过“情绪释放-反思成长-目标规划”三步,将考后压力转化为成长动力。教师可后续跟进学生目标完成情况,定期反馈调整,让晚自习成为“成长启动器”而非“试卷讲评课”。 #数学 #搞笑 #个人原创动画 #十万个为什么抖音都知道 #千秋令定档
00:00 / 01:5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7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72
00:00 / 00:5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8
00:00 / 02: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38
00:00 / 02:0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2: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81
晚自习上的高效学习方法 学生想要拉开成绩,关键在于学习方法和时间管理,尤其在于晚自习的利用效率。但好多初中,高中的学生却不知道如何利用,这几个小时的黄金时间。 1、用第一节晚自习,去攻克最难最费脑的学科。 经过吃晚饭,锻炼放松后,第一节晚自习是大脑最清醒的时间。利用这个时间去攻克数学物理等需要深度思考的内容,效果最好。 如果等到你思维混乱,脑袋发蒙的时候,再去做难题,出错率会很高,还会打乱你整个晚自习的学习计划。 2、切换学习强度,让大脑适当休息。 晚自习时间确实很长,大脑思维连轴转很累、学习效率也不高。这个时候,可以把动脑和动手的学习强度换一下,让大脑适当休息,学习效果会更好。 比如当你做了几道数学题,感觉思路有点乱有点卡壳时,不妨换个相对轻松的学习任务,先从繁杂的计算中撤出来,整理语文历史笔记,默写古诗文等。 根据情况切换学习强度,既不浪费时间,又完成了其他学习任务。大脑在适当的放松后,说不定让你卡壳的计算思路也会想通了! 3、晚自习不是专门用来写作业的,还有更大的用途。 如果只围着作业转,没有自己的学习计划,那你永远是被动的。最科学的做法是:把晚自习时间分成几份,除过完成作业以外,还要复盘知识点,预习新课、查缺补漏。 晚自习优先完成重点作业,抄写类作业可以利用碎片时间完成;剩下时间用来复盘当天的知识点,整理错题、找出问题、针对性的补弱;提前预习第二天新课内容,带着问题去听课,效率会大大提高。 4、拒绝拖延,拒绝熬夜。 晚自习效率低下是严重拖延造成的,一旦拖延变成了习惯,熬夜就是必然的。熬夜补作业正确率差,第二天上课状态更差。 破除循环的核心就是对自己要狠,今天的事情必须今天完成;上晚自习前,列出当天要完成的内容,完成一项划掉一项; 规定做题时间,让大脑尽快进入紧张状态,提升做题速度;完成作业不要太老实,如果作业太多,就挑重要的做,总好过熬夜伤身体。 学习是讲方法和规划的,晚自习用对学习方法,合理规划好时间,才能跟上初中,高中紧张的学习进度,学习效果也会慢慢提升!加油! #教育#初高中 #晚自习#学习方法#家长必读@热点小助手 @抖音小助手 @DOU+小助手
00:00 / 00:2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
00:00 / 00:3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0:0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