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00 / 03: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525
00:00 / 03:5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5
00:00 / 02: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4:0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4
00:00 / 10:16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
贝多芬优美的慢乐章之一~《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 贝多芬的C小调第三钢琴协奏曲创作于1800年左右,1803年首演时贝多芬本人担任钢琴独奏。它介于贝多芬早期受海顿、莫扎特影响的风格与中期“英雄风格”之间。因此,这部作品既有莫扎特协奏曲的清晰结构和典雅旋律,但也强烈凸显出了贝多芬独有的戏剧性、力量感和交响化思维。C小调是贝多芬表达斗争、悲怆和英雄气概的经典调性。在这部协奏曲中,C小调为第一乐章带来了紧迫感和冲突性,而终乐章则充满了激昂的斗争精神。这里分享的第二乐章,E大调,乐章标记为“广板”,它是整部作品一个远离尘嚣的精神避难所。音乐一开始就给人一种沉思、祈祷般的感觉,仿佛是对第一乐章激烈冲突后的沉思与疗愈。它瞬间将听众带入一个全新的、宁静而崇高的情感世界。E大调温暖、通透的音色,如同阴霾过后洒下的一片金色阳光,营造出一种升华、安宁的氛围。这个乐章采用了简洁而优美的三段体结构。乐章由钢琴独奏开启,在没有乐队引子的情况下,奏出一段悠长、庄严而富有歌唱性的旋律。这就像一段内心独白,直接而诚恳。随后,乐队小心翼翼地接入,为钢琴的旋律提供温暖的支持和共鸣,弦乐声部尤其显得深情而克制。在中段,音乐的情绪发生微妙的波动。调性有所转变,出现了一丝不安和疑问,情感变得更加深刻和内省,像是思绪的深化,是灵魂在平静表面下泛起的一丝涟漪。主题回归部分,钢琴与乐队更加水乳交融,整个音乐达到一个平静而辉煌的高点,随后音乐逐渐消散,钢琴奏出轻柔的琶音,最后在一个宁静的E大调和弦上悄然静止,为第三乐章极具活力的开场做了完美的铺垫。如果说第一乐章展现了贝多芬“英雄”与命运搏斗的一面,那么第二乐章则揭示了他内心深处的柔软、敏感和对宁静的渴望。尤其考虑到贝多芬当时耳疾日益加剧的现实,这个乐章更像是一种自我的精神慰藉和灵魂的疗愈。某种意义上,这个乐章的美,不是世俗的、欢愉的美,而是一种带有宗教般沉思意味的、超越性的美。它同贝多芬第五钢琴协奏曲第二乐章一样,是古典音乐中最优美动人的慢乐章之一。本视频指挥和钢琴独奏者安德拉什·席夫(视频字幕误写为“科安德拉什”,多了“科”字,见谅!)是匈牙利裔英国钢琴家,1953年12月21日出生于布达佩斯,以对巴赫、贝多芬等古典音乐作品的深刻诠释闻名;演奏乐团为席夫个人组建的安德烈·巴卡室内乐团。特别说明,视频链接商品的指挥是著名指挥家海廷克,乐团为德累斯顿国立管弦乐团。#音乐#古典音乐#钢琴
00:00 / 09:4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