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法清说87:医疗纠纷背后,公信力缺失下的生命之痛 #医法清说 #医疗纠纷 #北京打医疗官司最好的律师事务所 #医疗事故 #小洛熙妈妈 “我们要的不是赔偿,是一个真相。”受害者亲属的这句话掷地有声。 大家好,这里是天斗医号患者权利保护组,患方依法维权理论策略中心。我是北京的医疗纠纷律师宋中清。 近年来,医疗纠纷频发,从宁波的小洛熙微创手术致死,到菏泽小烨的微创变“大切”,再到西安交大一附院李女士父亲被骗的微创手术人财两空,三起案件如同一把手术刀,剖开了医疗行业公信力的病灶。 这些案件的共同点令人深思:患者家属在术前被承诺“风险可控”,术后却等来终身残疾甚至死亡的噩耗。医疗事故的发生,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失误,更是对“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背离。当医生的白大褂沾满利益的尘埃,当法律的天平在医疗鉴定中摇摆不定,患者及其家属失去的不仅是生命健康,更是对整个医疗体系的信任。 公信力的缺失,让受害者家属陷入双重困境。他们不仅要承受失去亲人的痛苦,还要面对漫长而复杂的维权之路。在菏泽小烨案中,家属为了讨回公道,四处奔走,甚至被医院保安驱赶。这种“维权难”的现象,折射出医疗法律体系的漏洞。如何让医疗纠纷的处理更加透明、公正,成为摆在社会面前的一道难题。 医疗行业的公信力,是保障人民健康的基石。要重建这份信任,需要执法主导下多方努力。医疗机构应加强内部管理,规范诊疗行为,杜绝过度医疗和虚假宣传。医疗鉴定机构要保持中立,确保鉴定结果的科学性和公正性。政府部门应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对医疗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让违法者付出应有的代价。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应只是一句口号,而应成为医疗行业的行动准则。只有当每一位医护人员都心无旁骛地将患者的利益放在首位,当每一份医疗鉴定都经得起法律和道德的考验,当每一位患者都能在医疗纠纷中得到公正的对待,我们才能真正守护好人民群众的健康权益,让医疗行业重新焕发出应有的公信力。 感谢收看,再见。@小洛熙爸爸
00:00 / 02:3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30
00:00 / 02:4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89
00:00 / 00:29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4
00:00 / 00:51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7919
Godfrey1周前
必须严查!必须严惩! 大家帮帮小洛熙!! 宁波儿童医院小洛熙事件帮帮这位无助的妈妈 #小洛熙 #救助 #想让更多人看到他 #宁波医院 #宁波妇幼 我也来帮帮你 加油 一个母亲背后是千万母亲 事情要从今年5月说起,蓉蓉在宁波第一医院早产生下洛熙,因为是高危早产儿,全家按医嘱每月带孩子去宁波最权威的妇儿医院做发育监测,孩子一路指标达标,直到11月11日体检时,医生建议做脑部核磁、心脏彩超等三项检查(早产儿常规项目) 心脏彩超查出房间隔缺损(3mm和7mm继发孔)查过资料后得知很多宝宝1岁前能自愈,本想再观察,但接诊的心脏科陈贤君主任坚持“必须手术”:说大缺损会影响发育,风险仅2%,是“常见简单手术”(腋下微创,2.5小时完成) 蓉蓉夫妻俩出于信任专家,在11月14日带洛熙住院手术,谁能想到,这场“简单手术”成了噩梦——原定2.5小时的手术做了近7小时(全麻7h12m),期间家属多次打电话询问,医院始终没主动说情况不对 16:37宝宝被推回PICU时,全身肿得不成样子,插满管子,医生轻描淡写说“手术成功”,可蓉蓉冲进去一看孩子全身发紫,脸上挂着未干的泪痕……我们这才知道,孩子在手术室里已经历了二次开胸、生命垂危的抢救,而医院从头到尾没主动告知一句。 更让人心寒的是: 术后想看手术/抢救视频,医院说“没有” 主刀医生承认“术中意外超出预判”,但术前只说2%风险,完全不符 孩子从5点进PICU抢救到凌晨4点离世,6个小时里没有任何医护主动找家属沟通; 医院承诺调上海专家会诊,最后根本没来。 洛熙才5个多月啊,连抬头都还不稳,怎么就成了手术台上“超出预判”的牺牲品?我们不求赔偿,就想问清楚:术前评估是否严谨?术中风险为何隐瞒?抢救时为何不通知家
00:00 / 01:3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5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3: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1
00:00 / 04:4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05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160
00:00 / 01:3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NaN
00:00 / 01: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6089
00:00 / 02:2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09
00:00 / 03:27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
00:00 / 05:22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