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松冲煮甜感的手冲框架-高甜水位2.0版本 高甜水位冲煮法2.0(小粉量版): 1、咖啡豆:15g 个人建议用浅烘的日晒豆,更容易出甜感。(视频里用的佩植花魁xs) 2、研磨度:白砂糖状 (Cocinare巴黎猫:50格) 3、水温:浅烘92度(最后的出品出现苦涩感就调低水温,出现太强的酸感就降低水温) 4、滤杯:大多数锥形滤杯(常规树脂V60) 5、总水量:225g (觉得淡就多加点水,太浓就减少水量) 6、粉水比:1:15 第一段为:闷蒸 中心点注水停留2-3秒,然后再绕圈注水。注水量为粉量的1.5-2倍,也就是30水(稍微多一点点也没关系),闷蒸三十秒。 锥形滤杯的中间粉层更厚,所以需要多注水,确保下层的粉也能被水润湿。从而激活所有的咖啡粉,使其排出二氧化碳,避免二氧化碳妨碍后段的萃取 第二段为:推粉: 先小水流中心点注水,直至冒出下层白色气泡,然后绕着气泡边缘缓慢绕圈注入80g水。 这段酸甜物质会缓慢析出。绕圈过程中,咖啡粉会被水推往四周堆高形成粉墙,为甜感水位打下基础。 第三段为:高甜水位: 先从中心点大水流绕圈抬高水位,水位达到粉墙的高度时,回到中心点切换为小水流(和滴滤流量一致的水流)注入到最终液重225克。 这段采用半浸泡半滴滤的方式进行萃取。浸泡过程中,水对咖啡粉,不会有太多的扰流。所以在萃取均匀的同时,减少了咖啡粉后段苦涩杂味的析出,整体的甜感自然就提升了。 总结:这套冲煮框架的前两段,其实都是为了最后的半浸泡做铺垫。 最后的出品相较于常规三段式,甜感有明显的提升。 但是这个冲煮法,需要大家练习注水手法(用好用的手冲壶,稍微练习两次即可) 整体还算是比较容易复刻,推荐大家尝试一下。 #手冲咖啡 #咖啡 #咖啡日常 #手冲咖啡新手入门学习 #手冲咖啡教程
00:00 / 02:03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1872
🍁秋日打工人!咖啡时间冷知识!(打工人必看) 手冲5分钟vs速溶3秒,差的不是时间是… 家人们谁懂啊!翻到2018年的朋友圈📱:“摩卡壶煮咖啡,8-10分钟的蒸汽咕嘟声,焦香飘满厨房~” 现在我按3秒胶囊机,咖啡液“呲”地喷进杯子,配着地铁报站声猛灌——咖啡时间真的被“偷”了吗?🙊 📌5种咖啡时间密码(打工人速记)🖌 1. 摩卡壶煮咖啡(8-10分钟)⏰️:周末仪式感!蒸汽加压萃取,油脂厚厚一层,焦香混着阳光,那时候时间没被“效率”绑架~ 2. 手冲咖啡(3-5分钟)⏰️:咖啡店的“慢咖啡”!热水绕圈冲粉,酸、甜、苦层层释放,像给咖啡豆做SPA——喝到的是果香、果酸,是完整的风味~ 3. 法压壶咖啡(4分钟)⏰️:办公室偷闲神器!浸泡式萃取,口感醇厚,加奶像“云朵拿铁”,加班喝一口,苦里带甜~ 4. 胶囊咖啡(3秒)⏰️:早八人的“时间刺客”!按一下按钮秒出咖啡,快到能边穿外套边接,主打“咖啡因续命”,少了点咖啡豆本味~ 5. 三合一速溶(10秒)⏰️:熬夜党的应急包!糖+植脂末+咖啡粉,热水一冲就甜丝丝,像“咖啡味饮料”,但凌晨加班喝到热乎的,值了~ 冷知识暴击:差的不是时间是“耐心”❤ 上周问咖啡师:“速溶3秒和手冲5分钟,不都能提神?” 他说:“手冲时你会盯着水流、闻香气、等风味释放——这5分钟是‘愿意为自己花时间’啊!”⏱️ 突然懂了:3秒速溶是“咖啡因炮弹”,5分钟手冲喝到的是“生活暂停键”~ 反向治愈:5分钟手冲救了我的内耗 上个月试了“咖啡时间实验”⏱️:早八不喝速溶,蹲工位用迷你手冲壶慢慢冲。等水流完那3分钟,看着咖啡液从浅黄变深棕,突然觉得——这5分钟不是浪费,是给大脑按了暂停键!💪🏻 现在偶尔偷闲手冲,喝到第一口带果酸的咖啡,才懂:咖啡时间从来不是“快/慢”,是“愿不愿意对自己好一点”~ 互动time:你的咖啡时间是几分钟?⏰️ 摩卡壶的10分钟仪式感? 早八3秒胶囊的续命刚需? 评论区聊聊🎤🎤🎤#情感共鸣 #秋天 #生活 #咖啡 #人生感悟
00:00 / 02:14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4
00:00 / 02:40
连播
清屏
智能
倍速
点赞21